八番土司源流考
发布时间:2017-05-08 18:09
本文关键词:八番土司源流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元明清三代是土司制度确立、发展及衰落的重要时期。贵州惠水地区的八番土司便是土司制度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封建王朝对土官的倚重及土官传统势力的日益壮大,是元明清时期八番地区土司制度得以推行并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随着八番地区地理位置及军事战略意义的日益凸显,当地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视野,其地理范围及行政区划的划分及沿革变化大致经历了由“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分辖”、“与贵阳、罗甸等地区的混杂相交”到“独立成为一个区域”的过程。 元明清时期,国家的治边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元代沿袭唐以来的“羁縻”管理经验,明初主流意识形态为朱元璋的“怀柔”思想,以后则有王阳明“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变通主张,清代初期出现了“以汉代夷”的具体政策。八番土司制度沿革从元代开始到清末结束,也经历了土司治理到“土”、“流”并存,再到“改土归流”的变迁。 中央王朝在土官的任用、朝贡、承袭、升迁、奖惩、征调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八番土司亦不例外。自五代以来各番的逐步建立,到民国三年的彻底废除,其世袭传承的合法性既必须获得中央王朝的认可,又在内部形成一套自成一体的沿革体制。 土司制度在八番地区的推行、发展、演变,不但反映了少数民族管理制度的一般特征,而且明显具有区域性的特殊特征。从土司制度的一般性特征出发,本文以贵州惠水八番土司为研究个案,考察了其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性变迁全程,并注意凸显其区域地理的个性化特征。
【关键词】:土司 土司制度 八番 八番地区 沿革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8
【目录】:
- 目录2-3
- 中文提要3-4
- SUMMARY4-5
- 绪论5-8
- 一、选题意旨5-6
- 二、文献引用6
- 三、研究意义6-8
- 第一章 起源及形成8-17
- 一、起源考异8-12
- 二 雏形形成12-17
- 第二章 地理沿革17-46
- 一、自然地理概况17-21
- 二、行政区划沿革21-35
- 三、各地地理沿革比较分析35-46
- 第三章 元明清三代的机构设置及政治统治46-60
- 一、土司制度综述46-47
- 二、土流并治——八番地区在元代的机构设置及职官分置47-48
- 三、"以土官自治为主,中央统治为辅"——明代八番地区土司的普及和土官政治推行的多样化48-51
- 四、从"土流并存"到"改土归流"——清代八番地区土官的设置及机构变迁与明代的异同51-55
- 五、八番变革及职官源流55-60
- 第四章 世袭沿革60-82
- 一、龙番及其以后分支60-66
- 二、西南"七姓番"的世袭66-74
- 三、其他各番沿袭情况74-82
- 结语82-84
- 致谢84-85
- 主要参考文献85-88
- 附录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荫;;清代土司制度五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侯}9庄;;清代尨州“改土归流”奻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3 翁家烈;土司制与贵州土司[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4 余宏模;试论清朝前期贵州的土司制度[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1期
5 余宏模;试论清代雍正时期贵州的改土归流[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6 范同寿;西南各族土司制度的瓦解与清代前期的改土归流[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7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4期
8 李世愉;试论土目内涵的演变及其在土司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9 龚荫;西南诸省土司设置及演变概说[J];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10 刘本军;鄂尔泰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八番土司源流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5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