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吐谷浑和明代右翼蒙古西迁青海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晋代吐谷浑和明代右翼蒙古西迁青海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吐谷浑、明代右翼蒙古的西迁是一种跨越式的迁徙。他们都跨越了农耕区来到青海,,他们的迁徙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所以他们之间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许都共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对吐谷浑、青海蒙古迁徙原因的分析,得出他们都是因为内部矛盾不可调和、所生活的地区牧场狭窄所以迁徙,最后能够顺利的在青海驻牧是因为青海内部也很空虚。他们的不同点是,吐谷浑在和平的背景下主动迁徙,并且迁徙是一次性的。右翼蒙古向青海的迁徙则是在战争背景下持续分批的迁徙。 通过对吐谷浑、青海蒙古向青海迁徙路线的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都把河套作为自己的第一站,之后都穿越了农业区到达青海。但他们选择的路线是不同的,自然也存在着不同的原因。 通过对吐谷浑、右翼蒙古迁至青海后命运及结局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经历了民族融合,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的影响,都从青海的地缘优势中受益。吐谷浑和明代迁青右翼蒙古虽然最终都被民族融合的潮流所湮没,但所经过程有异。前者长享国运后者则长期四分五裂,未能建立统一国家。
【关键词】:吐谷浑 右翼蒙古 西迁 青海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8;C92-09;K20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2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9
- 二、 前人研究综述9-10
- (一) 关于吐谷浑迁青的研究9-10
- (二) 关于右翼蒙古迁青的研究10
- 三、 创新之处10
- 四、 研究方法10-12
- 第一章 青海地理概况及吐谷浑和青海右翼蒙古历史概述12-18
- 一、 青海地理概况12-13
- 二、 吐谷浑历史概述13-15
- (一) 慕容鲜卑的迁徙与吐谷浑族在青海的出现13-14
- (二) 政权的建立及兴盛14-15
- (三) 吐谷浑的衰落15
- 三、 青海右翼蒙古历史概述15-18
- (一) 明代右翼蒙古在青海的出现15-16
- (二) 青海右翼蒙古的兴盛16-17
- (三) 青海右翼蒙古的衰落17-18
- 第二章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西迁青海原因的比较18-25
- 一、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向青海迁徙原因的共同点18-22
- (一) 都有着复杂的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18-19
- (二) 西迁均与牧场狭窄有关19-21
- (三) 青海均为其提供了宽松的迁入环境21-22
- 二、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向青海迁徙原因的不同点22-25
- (一) 吐谷浑是和平主动的迁徙而右翼蒙古是受迫打击下的迁徙22-23
- (二) 吐谷浑的迁徙是一次性的而右翼蒙古的迁徙是持续分批的23-25
- 第三章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西迁青海路线的比较25-34
- 一、 吐谷浑迁徙路线25-27
- 二、 右翼蒙古迁徙路线27-31
- (一) 第一阶段27-28
- (二) 第二阶段28-29
- (三) 第三阶段29-31
- 三、 迁徙路线的相同点31
- (一) 都经过了河套地区31
- (二) 都跨越了农业区31
- 四、 路线分异之原因31-34
- 第四章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迁青后命运的比较34-40
- 一、 都经历了民族融合34-35
- 二、 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佛教的影响35-36
- 三、 都从青海的地缘优势中受益36-37
- 四、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迁青后的外部环境有异37-38
- 五、 吐谷浑和右翼蒙古最后的政治结局有异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育民;;锡伯族念唱调探析[J];民族艺术;2011年03期
2 肖学俊;;“汗都春”与锡伯族的多重文化认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鄂崇荣;;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关于土族历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连龙;;北周拔拔兕墓志[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5 陈彦;;现代戏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戏剧;2011年08期
6 何玉人;;在继承传统中铸就新篇章:陈彦戏曲现代戏创作c∞赱J];艺术评论;2011年09期
7 刘国宁;;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群的文化蕴含及法律保护[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8 陈答才;;演戏做人 德艺双馨——李梅印象[J];当代戏剧;2011年04期
9 戴静;;灼灼新梅耀三秦——记第25届“梅花奖”得主李军梅[J];当代戏剧;2011年04期
10 孙见喜;;精神还是物质,我们现在缺什么——论大型现代戏《西京故事》[J];商洛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香;;唐代吐谷浑在陕北的活动——延安市出土《李良仅墓志》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3 冯培红;;从敦煌文献看归义军时代的吐谷浑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巴赫;;察哈尔蒙古的西迁[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5 郑炳林;;晚唐五代河西地区的居民结构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郑炳林;;晚唐五代河西地区的居民结构研究[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延清;;敦煌藏文写经生结构分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干;;关于草原丝路路线的初步探索[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10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初探[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土族为吐谷浑后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 胡勇华;西迁精神与大学文化创新[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春海;慷慨大西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史雪红;自治州纪念锡伯族西迁活动拉开帷幕[N];伊犁日报(汉);2011年
5 记者 秦玉;在连锡伯族纪念西迁247年[N];大连日报;2011年
6 吕建福;青海湖流域:吐谷浑人的开拓与传说[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李秀中;IT巨头大举西迁 中国电子谷在成渝崛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昱;IT业西迁引爆人才荒 成都转战五城“招兵买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记者 孙敏 通讯员 蒋川辉;车管所明年将西迁至临桂新区[N];桂林日报;2009年
10 瞿学忠;土尔扈特人西迁背后的故事[N];西部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宝音初古拉;察哈尔蒙古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肖学俊;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李金轲;土尔扈特蒙古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勇;晋代吐谷浑和明代右翼蒙古西迁青海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青平;唐宋之际河西地区的U饽┛疾靃D];兰州大学;2011年
3 斯哈娃特;罗布人族源及其方言中的蒙古语族语言词汇[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乐乐;两汉迄唐徒居内地月氏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彭博;清代安多地区的经贸活动及市镇演进[D];云南大学;2010年
6 更高才让;政教联盟式部落制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锡伯族“汗都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骆东峰;河东大族划归“关中郡姓”辨析[D];山西大学;2012年
9 乔鑫;从出土资料看秦的文明化进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贺冬;吐蕃军事制度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晋代吐谷浑和明代右翼蒙古西迁青海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5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