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代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国家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3:00

  本文关键词:清代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国家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众多各族。在清代大致可以将其分为黑龙江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和库页岛三部分。其中黑龙江上游地区主要居住着索伦部等;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居住着赫哲人、费雅喀人、乌尔奇人等;库页岛主要居住着库页费雅喀人等。黑龙江流域各族具有强列的忠诚于清王朝和对清王朝的认同归属意识,正是这种对清朝的认同和归属才使得清时期东北边疆得以稳固和发展,这对我们今天协调和发展边疆各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对黑龙江流域各族的国家认同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清时期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和论证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在清以前就与清朝统治者及先民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得出黑龙江流域各族对清王朝认同的历史因素;其次,通过分析清王朝统治者对黑龙江流域及库页岛地区各族实行的制度和政策,,得出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对清王朝认同的心理因素;再次,通过对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主动贡貂、共同抗击沙俄及回归之举的论证,最终得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与清朝和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对清朝的国家认同是尤为重要的因素。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对今天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稳定团结、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 贡貂 国家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80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学术价值9-10
  • 二、 本课题主要的参考文献、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0-14
  • (一) 参考文献资料10-13
  • (二) 研究方法13-14
  • (三) 创新之处14
  • 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4-15
  • 第二章 清代黑龙江流域的贡貂之人15-19
  • 一、 黑龙江上游的贡貂之人15-16
  • 二、 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贡貂之人16-17
  • (一) 黑龙江下游的贡貂之人16
  • (二) 黑龙江口及库页岛的贡貂之人16-17
  • 注释17-19
  • 第三章 清朝对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治理19-39
  • 一、 编旗设佐19-21
  • (一) 黑龙江中上游的编旗19-20
  • (二) 黑龙江下游的编旗20-21
  • 二、 噶珊制度21-22
  • 三、 贡貂赏乌绫制22-27
  • (一) 布特哈贡貂22-23
  • (二) 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贡貂23-27
  • 四、 联姻制度27-28
  • 五、 守边固藩28-33
  • (一) 修建边城28-31
  • (二) 设置卡伦31-32
  • (三) 按期巡边32-33
  • 注释33-39
  • 第四章 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国家认同之举39-46
  • 一、 黑龙江流域各族的贡貂活动39-40
  • 二、 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反抗沙俄斗争40-42
  • 三、 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回归之举42-43
  • 四、 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国家认同的启示43-44
  • 注释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源;议“狗爬犁”[J];北方文物;1982年02期

2 陈会学;;爱辉若干历史问题研究评述[J];黑河学刊;1989年04期

3 王禹浪;刘述昕;;黑龙江流域渤海古城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王禹浪;王宏北;;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吴树国;;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盐业[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6 孙文政;;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农业[J];古今农业;2008年02期

7 姜占忠;;从哈尔滨文化遗产中了解黑龙江流域文明[J];黑龙江史志;2011年04期

8 徐学良;;古老的贡品——鲟鳇鱼[J];北方文物;1982年01期

9 李兴盛;阿什哈达摩崖碑及其勒石者刘清[J];求是学刊;1988年04期

10 戴洪霞;;黑龙江流域满族先民居室初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当代黑龙江流域文明面面观[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姚明贤;;龙脉相连——从黑龙江流域民间传说中龙的形象谈起[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3 邢晓莹;;古遗址凸显黑龙江流域文明——从哈尔滨地区古遗址中了解黑龙江流域文明[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4 兰雪燕;;以生存的意志——试析黑龙江流域各族神话产生的心理基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5 承志;;尼布楚条约的幻影——满文《黑龙江流域图》[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禹浪;;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王禹浪;;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吕英杰;马大明;;黑龙江流域呼玛水系现代河谷冲积砂金的赋存规律及其与原生金矿的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9 魏晓丽;郭成铎;;黑龙江流域文明与我省人才培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10 徐敬龙;;赫哲族渔猎生活与民族神话、传说的融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宏宇;鹤岗举办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论坛[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刘东辉;研究黑龙江流域文明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刘东辉;璀璨的黑龙江流域文明[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贺英 记者 陆铁男;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开馆[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唐小清;黑龙江流域并非“亘古荒原”[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范震威;把斑斓华彩展给世界[N];黑龙江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相信文化与艺术的力量[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徐焰;“封禁虚边”到“移民实边”[N];解放军报;2008年

9 喻权中;以创新意识拓展特色文化[N];黑龙江日报;2006年

10 李树泉;着力提升黑龙江文化品格[N];黑龙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骞;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工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薛建华;黑龙江流域野生莲的遗传多样性[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融;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胡卫军;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伟;基于遥感的黑龙江流域火烧迹地及其植被恢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9 王忠卫;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10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出墙;清代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国家认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鹏;清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管理研究(1636-1860)[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鲁莎莎;清初清·朝·俄三国关系探析[D];延边大学;2012年

4 谭伟君;黑龙江流域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郭菲菲;黑龙江近代边防法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朱志美;清代之贡貂赏乌林制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田坤;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宏;宁古塔旧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赫;清代东北贡貂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江红春;清朝东北副都统衙门建置沿革的初步研究[D];大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国家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54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