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上海票据交换所研究(1933-1951)

发布时间:2017-07-15 14:03

  本文关键词:上海票据交换所研究(1933-1951)


  更多相关文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 票据交换制度 组织结构 管理 特殊发展路径


【摘要】: 票据交换所是通过集中性办理票据交换,以清偿金融业之间因票据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固定场所,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1933年1月成立的上海票据交换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票据交换所,,是上海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迄今为止,有关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研究还未充分展开,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基本史实不够完整,有些观点还失之偏颇。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史料的发掘和整理,构建起上海票据交换所发展的基本脉络,并揭示出中国金融制度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本文以1933年—1951年为研究时段,对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立与初步发展、勉力维持、改组与拓展、停业、重新复业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接办等几个发展阶段及发展态势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同时深入探析上海票据交换所组织结构的演变、管理与运作、上海票据交换制度从两元并存、三足鼎立到三位一体的变迁以及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银钱业同业团体、金融管理当局(包括中央银行、财政部等)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出相应的特点。 本文认为上海票据交换所具有非营利性、现代性、地区性、开放性、自愿性和民营性等特征。上海票据交换所是上海票据资金流转的枢纽,也是票据流通的助推器,在完成自己特定职能的同时,还在维护、稳定上海金融市场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对中国票据交换制度的发展也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从总体上看,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有着直接的互动依存关系。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建及其发展、演变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发展路径,即并非由中央银行主办,而是由商办民营到“官督”民营。在上海票据交换所及其制度的演进过程中,政府不仅没有进行过必要的干预,甚至可以说是长期的政府缺位,而市场主导就成为上海票据交换所及其制度迈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上海票据交换所 票据交换制度 组织结构 管理 特殊发展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9;K295.1
【目录】:
  • 内容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导论12-31
  • 一、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12
  • 二、票据、票据交换与票据交换所概述12-17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7-23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资料23-25
  • 五、中国早期的票据清算制度举要25-31
  • 第一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立与初步发展(1933.1-1937.6)31-56
  •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发起、筹备与建立31-44
  • (一) 上海银行公会试图创建票据交换所的五次筹划31-36
  • (二) 联准会的重新提议与筹备工作的开展36-40
  • (三)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正式建立40-44
  •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创设及创建迟滞的主要原因44-50
  • (一) 上海票据交换所创设的主要原因45-48
  • (二) 上海票据交换所创建迟滞的原因48-50
  •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业务的初步拓展50-51
  • 四、交换银行与交换行情51-56
  • (一) 交换银行的增加51-54
  • (二) 交换行情的逐步增长54-56
  • 第二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勉力维持(1937.7-1945.9)56-84
  • 一、抗战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概述56-57
  • 二、太平洋战争前的上海票据交换所57-66
  • (一) 独立承担交换存款、转帐和转发铝质辅币57-59
  • (二) 上海票据交换所平准汇划贴水59-63
  • (三) 所址的暂时变动和摆脱日伪控制的权宜之策63-66
  • 三、太平洋战争后日伪对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控制66-75
  • (一) 被强制改以中储券为票据交换的货币本位66-68
  • (二) 交换存款和差额转账移归中储行接办68-72
  • (三) 被迫修订票据交换章程72-73
  • (四) 代理交换银行交由中储行代理交换73-75
  • 四、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短暂停业及其应对措施75-77
  • 五、交换银行与交换行情77-84
  • (一) 交换银行的快速增长77-81
  • (二) 交换行情的变化81-84
  • 第三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改组、拓展与停业(1945.10-1949.5)84-110
  • 一、战后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改组84-90
  • (一) 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84-85
  • (二) 上海票据交换所改组计划的产生和法币交换的恢复85-87
  • (三) 上海票据交换所改组方案的出台与实施87-90
  • 二、新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开业及其规模的拓展90-95
  •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的附属机构与外延机构95-101
  • (一) 职工子女教育补助金委员会95-96
  • (二) 上海票据交换所实务研究委员会96-99
  • (三) 上海银钱业票据交换员联谊会99-101
  • 四、解放前夕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停业101-102
  • 五、交换行庄与交换行情102-110
  • (一) 交换行庄的迅猛膨胀102-106
  • (二) 交换行情的急剧增长106-110
  • 第四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重新复业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接办(1949.6-1951.2)110-129
  • 一、上海解放后的社会经济环境概述110-111
  •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复业与人民银行在该所地位的确立111-114
  •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的附属机构114-117
  • 四、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减薪、裁员与机构精简117-121
  • 五、上海票据交换所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接办121-123
  • 六、交换行庄与交换行情123-129
  • (一) 交换行庄的骤减123-126
  • (二) 交换行情的变动126-129
  • 第五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组织结构与管理129-173
  •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组织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129-142
  • (一) 组织结构的演变129-140
  • (二) 组织结构演变的特点140-142
  •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的人事管理142-149
  • (一) 人事管理制度142-145
  • (二) 人事管理中激励方式的运用145-146
  • (三) 上海票据交换所管理层的变化146-149
  •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的业务管理149-173
  • (一) 业务管理中激励方式的运用149-152
  • (二) 业务管理的主要内容152-173
  • 第六章 上海票据交换制度的变迁:从两元并存、三足鼎立到三位一体173-228
  • 一、由两元并存到三足鼎立的雏形173-179
  • (一) 两元并存的票据交换格局173-177
  • (二) 中国银行成为划头银元清算中心—三足鼎立的雏形177-179
  • 二、上海票据交换制度的三足鼎立179-188
  • (一) 三足鼎立的形成及各自演进179-184
  • (二) 三者之间相互的票据交换184-188
  • 三、三足鼎立交换制度的继续存在及其演变188-206
  • (一) 钱业清算制度的变革趋新188-191
  • (二) 外商银行交换制度的转变191-195
  • (三) 华商银行交换制度的更改195-199
  • (四) 三者之间交换方法的变化199-206
  • 四、上海票据交换制度的三位一体206-209
  • 五、上海票据交换制度大一统后的继续变迁209-227
  • (一) 变迁的动因209-212
  • (二) 对现行交换制度的微调212-215
  • (三) 制度变迁方案的设计与选择215-219
  • (四) 分组直接交换制的实施及内容219-227
  • 六、上海票据交换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227-228
  • 第七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银钱业团体的关系228-253
  •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银行业同业组织的关系228-239
  • (一)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联准会228-231
  • (二)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银行公会231-238
  • (三)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238-239
  •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钱业公会的关系239-253
  • (一) 抗战胜利之前的竞争与合作239-251
  • (二) 抗战胜利之后隶属关系的形成251-253
  • 第八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金融管理当局的关系253-282
  •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与财政部253-262
  •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中央银行262-279
  • (一) 中央银行从游离到应邀加入263-264
  • (二) 中央银行从退出到自行主办264-269
  • (三) 受中央银行的委托办理上海市票据交换269-272
  • (四) 中央银行对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监管272-278
  • (五) 上海解放前夕受中央银行委托之临时措施278-279
  •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中国人民银行279-282
  • 结语282-335
  • 附录一:交换用各项表单格式290-296
  • 附录二: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历次章程296-308
  • 附录三:上海票据交换所大事记308-329
  • 附录四:人名和机构名索引329-335
  • 参引文献335-349
  • 后记349-3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成林;;近代上海银行联合准备制度述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万立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票据清算职能的演变——兼论其与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晶;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27-1937)[D];复旦大学;2003年

2 董昕;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年-1937年)[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4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44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