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论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四裔"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少数民族史书写的特定术语,亦是吕思勉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吕著特别是《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浸染着中国传统史学的"四裔"观。吕思勉更以纯粹的史学精神、翔实而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四裔"诸族的源流、演变和相互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古代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历史面貌,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四裔 华夏民族 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绥远城将军与北部边疆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CZS027) 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及2015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GGJS—08)
【分类号】:K28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严耕望在评价中国近代历史学家时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1]。但是,在中国近百年史学与史家的研究中,学术界“对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人比较重视,对吕思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耕华,李永圻;吕思勉先生简谱[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孙敏震;吕思勉先生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述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何周;;吕思勉古书通例思想[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4 李波;;吕思勉与清代常州学术[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旭东;;新旧之间的吕思勉先生[J];读书;2012年02期
6 文葆;;“吕思勉现象”[J];读书;1989年10期
7 张耕华;治学 修身 改革社会——略论“吕思勉的文化遗产”[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8 卞孝萱;;吕思勉自述治学[J];文史知识;2006年05期
9 严耀中;在社会中认识宗教——浅谈吕思勉先生的佛教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10 虞云国;论吕思勉的新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健;重新发现吕思勉[N];北京日报;2005年
2 张耕华;吕思勉谈阅读史书[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周远斌;吕思勉与《经子解题》[N];光明日报;2007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耕华;吕思勉治学的创造精神[N];文汇报;2011年
5 陈天林;勤勉为学疏通知远[N];学习时报;2012年
6 李洪岩;开明通达 史思深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程念祺;“合同而化”的历史通感[N];东方早报;2013年
8 张耕华;一位被冷落的史学大师[N];光明日报;2005年
9 程念祺;吕思勉先生的通史旨趣与“史界声光”[N];南方周末;2008年
10 李永圻邋张耕华;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后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周;吕思勉的文献学成就[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温晓静;吕思勉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文博;浅论吕思勉的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0年
4 金顶挑;吕思勉的历史研究特征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14年
5 何周;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安徽大学;2007年
6 王婷婷;吕思勉通史编纂的成就及其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振堂;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辉娟;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对中国宗族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艳峰;吕思勉高级中学本国史教科书的编纂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10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9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4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