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的灾荒救济研究(1912-1935)
发布时间:2017-07-17 11:13
本文关键词:苏州地区的灾荒救济研究(1912-1935)
【摘要】:本文以苏州地区的灾荒救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多层次、多角度论述了苏州灾荒的概况,考察灾荒发生后国家政府和民间地方社会组织的灾荒救济,重点解读了灾荒救助中地方社会的救济措施,揭示灾荒救济措施中的缺陷以资今人借鉴。 民国时期苏州灾荒救济措施中蕴含了许多近代化因素,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在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国家在延续传统荒政思想的同时,逐步完善灾荒救助体系,重视发挥宗族组织、慈善机构以及民间团体的作用,强调这些团体和组织的对内救济互助功能,强调灾荒救济过程中,它们与社仓、义仓的协调和合作。通过宗族等组织对社会特定群体的救助活动,以弥补社仓、义仓覆盖区域及救助力量有限之不足,合理利用民间救助多元性的特点,以增大民间救助力量的作用。 这一时期国家加强对社会救助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了民间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作用。民间社会力量在民国时期的苏州社会中起到一种社会整合作用,弥补了政府灾荒救济中的许多不足。民间力量充当国家在救灾等方面的“替补者”角色,发挥着主体作用。政府以宣传号召的方式发动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以制度化的手段去规范协调,这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大力吸收借鉴的。政府应该尽可能从制度上培育民间社会力量,给予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活动政策性和实质性的引导。
【关键词】:苏州 灾荒 社会力量 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95
【目录】:
- 引言6-13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6-7
- 二 学术回顾与问题的提出7-11
-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11-13
- 第一章 苏州地区灾荒的基本状况13-25
- 一 苏州地区灾荒的基本概况13-17
- 二 苏州灾荒发生的原因探析17-19
- 三 苏州地区灾荒的影响19-25
- 第二章 国家与政府的灾荒救济25-37
- 一 国家与政府对灾荒救济的态度25-28
- (一) 灾荒救济的态度25-26
- (二) 灾荒救济的政策26-28
- 二 国家与政府的灾荒救济措施28-37
- (一) 临时性措施28-32
- (二) 制度性措施32-37
- 第三章 苏州地方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37-63
- 一 传统救助方式的延续37-52
- (一) 血缘组织的灾荒救助37-41
- (二) 地缘组织的灾荒救助41-44
- (三) 业缘组织的灾荒救助44-48
- (四) 地方士绅的社会救助48-49
- (五) 地方民众对灾荒救助的反应49-52
- 二 苏州民间慈善组织的救助活动52-59
- (一) 民间慈善组织概况52-56
- (二) 慈善团体救助活动56-59
- 三 理性与迷信的冲撞融合59-63
- (一) 理性与迷信的共存59-61
- (二) 由排拒向认同的转变61-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70
- 后记70-71
- 论文独创性声明71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71-7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君;;近年来民国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553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5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