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试论安阳王的南迁与建立瓯雒国

发布时间:2017-08-01 22:14

  本文关键词:试论安阳王的南迁与建立瓯雒国


  更多相关文章: 安阳王 瓯雒国 南方丝绸之路


【摘要】:关于安阳王南迁并建立瓯雒国这一问题,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传说说;二,史实说;三,伪书说。不同的观点都有相应的材料作为支撑。但根据我们的分析与研究,史实说应该更加符合当时的历史面貌。 史实说,主要是依据蒙文通先生在《越史丛考》里的说法。其实,与黄帝、炎帝的名称内涵一样,开明也并非一人之名,更不是一世之号。《蜀王本纪》以及《华阳国志》也有对应的记载。将几本书对照来看,安阳王南迁并建立瓯雒国这一史实,证据确凿、条理清晰、分析严谨,当可信无疑。不仅如此,从其他学科层面也有相应材料的支撑。如民间神话传说相关资料的支撑,包括民间传说、媚珠与仲始的传说、金龟传说、神弩传说四个组成部分;考古学相关资料的支撑,包括船棺葬、无胡蜀式戈、古螺城、越南地区出土的其他器物同古蜀地区的分析比较四个组成部分;民族学相关资料的支撑以及心理学相关资料的支撑,,都不约而同地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安阳王南迁并建立瓯雒国这一史实。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就目前对安阳王南迁并建立瓯雒国这一观点进行分析;第二个部分介绍安阳王南迁的历史背景与依据;第三个部分主要介绍安阳王建立瓯雒国的情况;最后一个部分从其他四个方面论证安阳王南迁、建国的史实。 本文试图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乃是:文献中所记载的在秦灭巴蜀后,蜀王子安阳王是否南迁并建立了瓯雒国。通过以上粗略的分析与探讨,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文献中所记载的安阳王南迁事件当属史实无疑。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里,一群蜀人在国破后演绎出了一曲大规模、大范围迁徙的传奇故事,这不得不说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历史也在这次运动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安阳王 瓯雒国 南方丝绸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一、 选题的学术和社会价值6
  • 二、 文献资料涉及相关问题的分类归纳、分析比较和评述6-8
  • (一)文献资料对于安阳王及瓯雒国的相关记载6-7
  • (二)目前对于文献记载安阳王和瓯雒国的不同认识7
  • (三)对于瓯雒国的具体面貌的认识7-8
  • 三、 本选题研究的起点、路径、方法和可能得到的结论8-9
  • 第一章 试论安阳王的南迁与建立瓯雒国9-44
  • 一、 安阳王南迁与建立瓯雒国真伪考9-14
  • (一) 目前关于文献记载安阳王南迁并建立瓯雒国事件的不同认识9-10
  • (二) 基于以上几种观点的简要分析10-11
  • (三) 中外相关文献对安阳王南迁并建立瓯雒国的记载11-12
  • (四) 安阳王即开明氏后裔考12-14
  • 二、 安阳王选择南迁的依据14-19
  • (一) 安阳王南迁的背景14-15
  • (二) 安阳王南迁前古蜀地同云南地区的联系15-16
  • (三) 安阳王南迁线路考16-19
  • 三、 安阳王的入越以及建立瓯雒国19-23
  • (一) 古代越南交趾地区的一般状况19-20
  • (二) 文献记载中的文郎国20-21
  • (三) 瓯雒国的建立21-23
  • 四、 安阳王南迁以及建国的几点支撑23-44
  • (一) 民间神话传说的支撑23-29
  • (二) 考古学相关资料的支撑29-36
  • (三) 民族学相关资料的支撑36-40
  • (四) 心理学相关资料的支撑40-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婧;;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2 郑高奖;黎文兰;王金地;袁仕仑;;越南铜鼓花纹上的人物与武器图象[J];印度支那;1985年02期

3 霍巍;黄伟;;试论无胡蜀式戈的几个问题[J];考古;1989年03期

4 冯汉骥;杨有润;王家yP;;四川古代的船棺葬[J];考古学报;1958年02期

5 童恩正;;试论早期铜鼓[J];考古学报;1983年03期

6 覃正,封天;桂东南壮语地名趣谈[J];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7 傅光宇;安阳王传说与中越古代文化联系[J];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01期

8 伏元杰;蜀王开明氏考[J];四川文物;1998年01期

9 黄尚明;关于川渝地区船棺葬的族属问题[J];四川文物;2005年03期

10 雷雨;;从考古发现看四川与越南古代文化交流[J];四川文物;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606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06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