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峪河各渠记事簿》稿本的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22:09

  本文关键词:《清峪河各渠记事簿》稿本的整理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峪河 水利 稿本 整理 研究


【摘要】:《清峪河各渠记事簿》稿本是陕西三原县清惠渠管理局所藏的一罕见水利专书,该书为清末民初陕西泾阳人刘屏山所撰,其自序称为避免、处理当时频发的民间用水纠纷而编写。从内容看,该书是一部有关清峪河资料的汇编,书中大量收载了志书、碑记、水册等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对于当时清峪河水利状况、管理体系和社会风习等多有反映,目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研究者。本文在系统整理了《清》书的基础上,首次对它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展示了整个历史时期的清峪河水利发展轨迹和清末民初清峪河水利的方方面面,以期能为关中水利史的研究提供借鉴,对当今西部的水利开发有所启示。 全文共由七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略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 论述本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简要介绍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对简单介绍了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清峪河各渠记事簿》与清峪河概况 本章介绍了《清》书以及作者刘屏山其人;介绍了清峪河所在地泾阳、三原两县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凸显清峪河水利在两县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第三章:历史时期的清峪河水利开发 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上迄战国下至清代,清峪河水利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各阶段的特点,探究了清峪河河道的异常流向问题。 第四章:清代至民初清峪河灌溉管理 本章分别阐述了清代和民国初年清峪河水利设施的灌溉管理情况,对水册制乡村水利灌溉共同体作了详细剖析,分析了它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五章:清末民初关中水利体制转型期的用水问题 本章从社会人文层面论述了当时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几种不规范行为,分析它们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六章:清峪河水利的衰落 本章从自然、社会政治、清峪河自身和历史地理四方面分析了当时清峪河水利的衰落,以及由此带来的惨痛教训,但是这也是民国中后期关中水利大开发黎明前的最后黑暗。
【关键词】:清峪河 水利 稿本 整理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9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的背景11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2
  • 1.3 研究现状12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4
  • 1.4.1 关于《清》书的校注整理12-13
  • 1.4.2 关于《清》书的研究13
  • 1.4.3 研究方法13-14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清峪河各渠记事簿》与清峪河概况15-21
  • 2.1 《清峪河各渠记事簿》及其作者15-17
  • 2.1.1 由来及内容15
  • 2.1.2 关于作者15-16
  • 2.1.3 《清峪河各渠记事簿》的整理16-17
  • 2.2 泾、三两县概况17-18
  • 2.3 清峪河水利概况18-21
  • 第三章 历史时期的清峪河水利开发利用21-31
  • 3.1 秦汉时期的关中水利大开发与清峪河水利肇始21-23
  • 3.2 东汉至隋唐以前的清峪河水利23-25
  • 3.3 宋金元时代的清峪河水利25-26
  • 3.4 明清时期的清峪河水利26-27
  • 3.5 关于秦汉时期清峪河的改道及其原因27-31
  • 3.5.1 清峪河改道的可能性探究27-28
  • 3.5.2 清峪河人工改道的原因分析28-31
  • 第四章 清代至民初清峪河灌溉管理31-39
  • 4.1 地方政府的水利饬督之务31-32
  • 4.2 民间的水册制乡村水利灌溉共同体32-37
  • 4.2.1 共同体的形式和组织系统32-33
  • 4.2.2 共同体的主要规则内容33-35
  • 4.2.3 共同体活动内的经济活动35-36
  • 4.2.4 水册制灌溉共同体的历史地位36-37
  • 4.3 民国初年的清峪河水利管理37-39
  • 第五章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体制转型期的用水问题39-44
  • 5.1 私渠和水贼猖獗,大肆攫取水资源39-40
  • 5.2 利用“倒失”讹赖、敲诈以渔利40-41
  • 5.3 利用“消香”蒙蔽利夫41-42
  • 5.4 利用过境优势强迫分水42-44
  • 第六章 清峪河水利的衰落44-52
  • 6.1 自然原因:水旱迭发,渠系严重损毁44-45
  • 6.2 社会政治原因:战乱不断,直接危及水利45-46
  • 6.2.1 民族矛盾激化,清末回民起义45
  • 6.2.2 民国初年的军阀斗争45-46
  • 6.3 自身原因:设施和管理落后,旧水利已到末路46-49
  • 6.3.1 水利法规落后,,利夫纷争频起46-47
  • 6.3.2 官僚机构吏治败坏,利夫负担加重47-48
  • 6.3.3 水库等先进的水利设施的引进困难48
  • 6.3.4 管理混乱,水资源流失严重48-49
  • 6.4 历史地理原因49-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录 《清峪河各渠记事簿》56-57
  • 作者简介57-14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淑清;;关中地区水利纠纷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12年01期

2 钞晓鸿;李辉;;《清峪河各渠始末记》的发现与刊布[J];清史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亚;环境影响下传统水利的结构和趋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淑清;清末民初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纠纷及其解决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3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63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