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失望与期望之间:近代中国游客视界中的西安
本文关键词:向往、失望与期望之间:近代中国游客视界中的西安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人们视野的日益扩大,旅行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以西安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悠久的古都,成为众多游客争相前往的目的地。此时的西安和其辉煌的过往,与东部沿海、沿江城市有所不同,是一个僻处西北的"废都"。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东部广大地区已经暴露在日本的铁蹄之下,西安的建设和复兴成为政府和民间关注的焦点。但抗战军兴,陪都定位重庆之后,西安的建设却又逐渐停滞了。近代中国,这些前来西安的游客身份,具有他者和本地人的双重特征。他们视界中的西安,交织在对过去的向往、现实的失望和未来的期望之中,呈现出复杂的图景。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游客 视界 西安
【基金】:2014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55批面上基金项目,批准号:2014M550478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1941年1月3日,著名文物专家何正璜35跟随西北文物考察团来到西安。在当天的日记中,她写道: 薄日淡风中,我们得见此巍峨之长安城垣。城墙完整美观,据云周围有四十里,除南、北二京(指今南京、北京——笔者注)外,此为中国之第三大城围,不愧为中国之古都及今日抗战建国中之陪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森;近代中国现代化特征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3 程美东;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4 ;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J];学术界;2004年03期
5 蒋贤斌;困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观念的四个问题[J];求索;2005年05期
6 陈克;天津与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2期
7 刘宗灵;;重读近代中国:身体史的另类视角——评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年》[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1期
8 韩东风;孙倩;;“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10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中国德育;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6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7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梁展;族群转向与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亚希;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5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1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8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