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性文化初探
本文关键词:藏族传统性文化初探
【摘要】:性作为一种本能,是人的一种自然属性。正如古人所说:“人之大欲,饮食男女”,从这种生理意义上的性本能来讲,人类和其它动物都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方面。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上,这其中就包括和动物性本能有根本区别的人类性文化。 性文化是一个介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文化的、自有特点的、形成体系的文化。性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古至今构成社会文化的基本因素之一。我们在研究藏族文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对藏族性文化的研究,因为藏族性文化密切关联着藏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藏族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是藏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藏族性文化进行研究,将会对我们全面研究藏族文化起很大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文献引用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通过对藏族传统性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陈述,对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性观念、性崇拜、性禁忌、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典籍等作了初步分析和总 结。在此基础上,从爱情、婚姻、家庭、生殖、宗教、 社会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性文化在藏族社会中的地位和 作用。最后探讨了藏族传统性文化的发展与藏学研究的 协调问题。 任何一个文化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这个群体赖以 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藏族传统性 文化是在高海拔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基础 上,以繁衍后代为根本动力、民间习惯法为道德准绳、 佛教思想和其它民族文化因素为补充,经历了人类婚姻 史上从原始杂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完整过程而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藏族传统性文化,在原始社会处于人类共同的蒙昧 阶段,性作为一种本能没有任何限制。原始初民对性的 虚幻反映直接导致了性崇拜的兴起。后来随着人类对性 的认识一步步加深,对性的规范也日益严格,全面的性 禁忌开始形成,并对后来的婚姻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阶级社会开始之时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并一直延续到 现在。 佛教的传入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藏族 传统性文化来说,除了作为意识形态的佛教思想对藏人 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外,众多男子出家为僧、禁 欲戒色的现象为藏族人口的繁殖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 胁。加上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制约着藏族人 口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出于繁衍后代为目的的藏 族传统性自由观念。另外,由于出家僧人不从事生产劳 动,妇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同 时也实现了男女性平等。 从古至今,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创造了无比灿烂的 性文化,形成了包括性观念、性崇拜、性禁忌、性教育 等在内的一整套性文化体系,对藏族人的爱情、婚姻、 家庭、生殖以及对藏族社会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藏族 人民自始至终都未放弃过对性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在藏 学成为世界性学科的今天,怎样使藏族性文化的研究更 加适应藏学研究发展的总趋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巨大任务。 关键词藏族,传统,性,性文化
【关键词】:藏族 传统 性 性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81
【目录】:
- 藏族传统性文化初探12-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3-15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及范畴15-17
- 第三节 国内外性文化研究概况17-19
- 第二章 藏族传统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9-33
-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藏族性文化21-25
- 第二节 本教时期的藏族性文化25-29
- 第三节 佛教时期的藏族性文化29-33
- 第三章 藏族传统性文化的内容和特点33-61
- 第一节 藏族传统性观念33-37
- 第二节 藏族传统性崇拜37-40
- 第三节 藏族传统性禁忌40-44
- 第四节 藏族传统性教育44-47
- 第五节 藏族传统性科学47-50
- 第六节 藏族传统性艺术50-54
- 第七节 藏族传统性典籍54-57
- 第八节 藏族传统性道德57-61
- 第四章 藏族传统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61-80
- 第一节 性与爱情62-65
- 第二节 性与婚姻65-68
- 第三节 性与家庭68-70
- 第四节 性与生殖70-73
- 第五节 性与宗教73-76
- 第六节 性与社会76-80
- 第五章 研究藏族传统性文化的意义80-92
- 第一节 藏族传统性文化及其发展规律80-84
- 第二节 藏族传统性文化的扬弃和协调发展84-88
- 第三节 藏族传统性文化和藏学研究88-92
- 结语92-93
- 参考文献93-96
- 附录96-10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0-101
- 后记101-102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文;;多续藏族的地方性知识[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郝相松;;明代河、湟、岷、洮地区的藏族分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付交煌;;一夜之间[J];晚报文萃;2011年20期
4 尕藏;;论藏族民间舞蹈中“俯身体态”的成因[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5 尧荣芝;刘迅;;论电影中的“性”对大学生性伦理观念的影响[J];大舞台;2011年07期
6 仁青卓玛;;小议藏族吉祥符号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7 许鑫;;才旦卓玛(藏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8 高珂玲;;甘南藏族自治州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9 ;坚持弘扬中国爱 传承保护藏文化 四川卫视《天籁之音—中国藏族歌会》第二季强势起航[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7期
10 梁艳菊;;潘多(藏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骞;杨昭庆;黄小琴;孙浩;史磊;林克勤;于亮;陶玉芬;刘淑媛;柯金坤;褚嘉yP;;不同海拔藏族群体间线粒体:基因12个单核苷酸差异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周正猷;;中国人最适性文化的思考[A];江苏省性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达临;胡宏霞;;“合而不同”的中国和外国性文化[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4 查常平;;作为意性文化的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段强;;辽代秘戏钱对我国古代性文化的影响[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6 邱长春;卓玛次仁;崔超英;许群;刘英;才旦;岑维峻;周文郁;;藏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傅玉;王明英;朱平;张英;田正芹;夏君燕;徐国林;刘红星;白德成;;裕固族、藏族和汉族之间vWF基因多态性差异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宋恩常;;藏族中的群婚残余[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9 黄效德;刘新生;;女性性高潮的文化塑造[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何峰;;编写《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一书的体会[A];社会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经验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谬东凡;清流圣水浴身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编者;《藏族大辞典》[N];甘肃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周前进;藏族阿妈的快乐表情[N];四川日报;2009年
4 记者 宋常青 张泽远;甘南:藏族五保户老人免费参合每月领补贴[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张世辉;藏族:居住在“博”地的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记者 缪毅容;为藏族父老乡亲动真情办实事[N];解放日报;2009年
7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士官 张恒;做民族兄弟的贴心人[N];人民日报;2009年
8 益邛;藏族起源小议[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9 申迪 本报记者 谢良奎 傅鉴;和77个藏族孩子在一起的日子[N];人民公安报;2009年
10 ;定结县非藏族干部“藏语培训班”正式开班[N];日喀则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敖道胡;蒙古族“兀格”作品与藏族“众达木”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毕焕洲;中国性医学史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陆艳;中国西部人群的遗传混合[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陈刚;藏族顶骨发育不全的基因定位与突变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周继昌;稳定性同位素评价彝、藏族成年男子代表性膳食中铁、锌吸收率及膳食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5年
9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唐晖;法医线粒体DNA分型及中国不同民族多态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蜀艳;浅析藏族礼仪文化中的哈达[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索南曲吉;简论那秀达普阿谐[D];西藏大学;2011年
3 严永山;藏族传统性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马乃东智;论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凌浩;高海拔地区汉藏族健康成人脑组织MR形态学对比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6 却落;安多藏族文化中的女性地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吕晓娟;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杜宏;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藏族九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聂智卓玛;论贵德地区的藏族婚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邹中正;汉族和藏族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89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8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