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与汉族之“夷化”

发布时间:2017-09-17 21:41

  本文关键词: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与汉族之“夷化”


  更多相关文章: “汉化” “夷化” 民族融合 “中心—边缘”


【摘要】:清代,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改土归流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历了一个持续而深刻的、前所未有的"汉化"过程。由于汉族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汉族"夷化"呈现出由强变弱、由大规模转为局部的趋势,处于持续衰减和退缩的过程中,但从未停歇。少数民族"汉化"和汉族"夷化"的过程就是双向互动的民族融合过程。"汉化"与"夷化"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汉化"的中心区就是"夷化"的边缘区,"夷化"的中心区就是"汉化"的边缘区。"中心"与"边缘"随着观察视角的转换而转换。"中心""边缘"互为转换的观察视角实质上是文化相对论的视角,它有助于我们克服以往单向度的"中心—边缘"模式,更为立体地、客观地展现云南文化的多源、多元特点。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
【关键词】“汉化” “夷化” 民族融合 “中心—边缘”
【分类号】:K29;C955
【正文快照】: 清代云南文化变迁有一条重要的主线,即“汉化”与“夷化”交错进行,但总体趋势是“汉化”力度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而“夷化”的力度在减弱,范围在收缩,处于不断衰减和退缩的过程中。一、少数民族之“汉化”清代,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改土归流地区的少数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世琳 ,赵明生;李定国对开发阿佤山的贡献[J];思想战线;1991年05期

2 杨福泉;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J];思想战线;2005年02期

3 张海超;;人类学视野下古代中国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融合——以大理白族为例[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4 彭洪俊;;清代云南人口分类中“民”的性质及相关问题考察[J];思想战线;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力春;;元人沙剌班考[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3 高宏;;清代中前期云南铜矿的开发及对交通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4 李春萍;;从“中学”到“国学”: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5 耿德铭;;保山史纲初拟[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6 太丽琼;;从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哀牢文化中的女性[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7 冯睿;;西学东渐 拓业名师——论吴文藻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影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杨应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查洪德;刘嘉伟;;理学视阈下的元代色目文学家余阙[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魏丽;;浅论贯云石诗歌艺术风格及其语言特色[J];沧桑;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文辉;;一部不应被忽略的佤族研究著作——读《滇西边区考察记》[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乌恩;;论草原文化的价值系统[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乌恩;;蒙元王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南华;;论草原文化与工业文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互动[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长坤;;徐霞客首次入省路线再考——徐霞客在曲靖留下的思考之三[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7 宋丽华;于赓哲;;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8 张黎波;;论辛亥革命前后傣族土司刀安仁的国家认同意识[A];云南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9 刘琪;;流动性与多样性——对云南德钦县的历史人类学考察[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唐卫青;“灵”与“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8 顾世宝;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周智生;[N];光明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轩明飞;“边缘区”城市化的困境与反思[J];思想战线;2005年06期

2 廖继武;;地理边缘区:边缘化与反边缘化——基于海南西部的实证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华东;王丽娜;;城市单边缘区的回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2 陈成;;大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建设[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康敬;;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璇;王红扬;冯建喜;;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及空间模式——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兵;发现“边缘区”[N];健康报;2001年

2 陈至龙 孙健;发现人脑记忆新区域[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国强;中国现代大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建设[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轲;苏州市边缘镇发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2 陈达毅;大学边缘区空间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3 曾颖;抚州市城乡边缘区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姚晓光;苏州边缘区住区簇团发展模式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5 高峰;长沙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现状分析与调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关海波;呼和浩特市城乡边缘区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红;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城市的边缘化:现象、机理及应对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鑫;快速都市化背景下成都大都市边缘区的演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韦希;成都市边缘区居住空间结构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刘晓梅;湘粤省际边缘区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1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71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