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阙特勤碑》所含突厥历史与文化管窥

发布时间:2017-09-19 08:37

  本文关键词:《阙特勤碑》所含突厥历史与文化管窥


  更多相关文章: 《阙特勤碑》 突厥历史 突厥文化


【摘要】: 《阙特勤碑》自被发现和解读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它对突厥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国内至今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本文以《阙特勤碑》为研究对象,以碑文为中心,辅以其它文献资料,对552年至732年突厥人的历史进行了探讨,提取碑文中某些信息探讨了古代突厥人的文化内涵,并对《阙特勤碑》部分字句的理解和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文共五部分: 前言介绍了本文所研究对象——《阙特勤碑》的概况、国内外学界对《阙特勤碑》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在第一章中,作者研究了《阙特勤碑》所载突厥第一汗国及附属唐朝时期的历史。在突厥第一汗国时期历史中探讨了突厥开国可汗“Buman Qaγan-布门可汗”一词的意义及来历;考证了碑文东面第1-7行的相关内容。在附属唐朝时期的历史中探讨了碑文记载的"Tabγac"、突厥人为唐朝出征以及重建政权的反唐暴动等。 在第二章中,作者依据《阙特勤碑》的记载,探讨了碑文所涵历史信息最丰富的突厥第二汗国历史。分别探讨了突厥第二汗国前三代可汗——颉跌利施可汗、默啜可汗、毗伽可汗以及碑铭主人公阙特勤之事迹。此外就汉文史料中明确记载,但碑文似乎与之有出入的某些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第三章中,作者从《阙特勤碑》所涵诸多文化信息中选择了突厥人的数字系统、“天”崇拜和东向方向系统为研究内容。 在结束语中,总结全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本文的特点、取得的突破、存在的问题、导致不足的原因等。
【关键词】:《阙特勤碑》 突厥历史 突厥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8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前言8-14
  • 第一章 碑文所见突厥第一汗国及附属唐朝时期的历史14-28
  • 一 突厥第一汗国时期的历史14-20
  • 二 附属唐朝时期的历史20-28
  • 第二章 碑文所见突厥第二汗国历史28-48
  • 一 颉跌利施可汗28-30
  • 二 默啜可汗30-35
  • 三 毗伽可汗35-40
  • 四 阙特勤传40-48
  • 第三章 碑文所见突厥文化48-58
  • 一 数字符号48-51
  • 二 突厥人的"天"崇拜51-54
  • 三 崇尚东方的观念54-58
  • 结束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雄;;历史上最抢手的女人[J];读书文摘;2011年08期

2 杨雄;;历史上“最抢手”的女人[J];政府法制;2011年18期

3 谢耀德;;鄯善的门[J];丝绸之路;2011年15期

4 ;被6个皇帝疯抢60年:历史上最抢手的女人[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9期

5 周菁葆;;伊斯兰世界的乌德乐器(下)[J];乐器;2011年09期

6 伯戴克;杨铭;方琳;;拉达克政权的衰落[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7 蓝琪;;从《治国策》一书看塞尔柱帝国的统治制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洪勇明;;试析古突厥文中Sir的族属[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志远;;6—12世纪南俄草原民族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10 王向鹏;徐家玲;;简论基督教世界视角下的第一次十字军武装——从安条克之战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渝生;;让精神点亮生命——评《突厥》[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2 姜文;李尔葳;;关于《天地英雄》[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3 贾敬颜;;释“行国”[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4 Э.С.库利平-古拜杜林;赵晓佳;;金帐汗国——中世纪的国际贸易中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树辉;;葛逻禄新论[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6 包文胜;;古代突厥于都斤山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7 蒋志;;李白异族说质疑[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龚方震;;可萨汗国—东西方贸易的枢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9 芒·牧林;;古突厥文来源新探[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庞天舒;;往事越千年[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李京慧;土耳其人也为中国长城自豪[N];世界报;2010年

2 余立军;探寻新疆石人之谜[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3 ;新疆人面巨石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余立军;新疆石人之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本报记者 宝玉;草原为何有“石人”?[N];哈密日报(汉);2010年

6 朱冰;《狼图腾》虚构了“狼图腾”[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潘黎明 肖月;一千年和两个故乡[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徐焰;强军与礼义兼用造就贞观之治[N];解放军报;2007年

9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潘志平;“东突”恐怖主义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罗春梅 孙涛;基督教世界[N];天津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丽;安北单于都护府与唐代北部边疆民族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2 包文胜;铁勒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杨东宇;《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刘振伟;丝绸之路神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葛铁鹰;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董永强;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建淮;圣殿骑士团兴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斯巴特尔;《阙特勤碑》所含突厥历史与文化管窥[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苗天宝;古突厥族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3 张立可;11-14世纪小亚细亚突厥化原因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如梅;塞尔柱帝国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尹勇;唐代河朔“杂种胡”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祝林;西魏至唐初长安政权对河曲地区的经营[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向丽丽;哈扎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巨克梅;论中亚突厥化的历史进程[D];兰州大学;2007年

9 吴展渊;唐代边疆问题论争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忠涛;浅析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箭镞形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0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80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