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台湾二层行溪流域汉人移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清台湾二层行溪流域汉人移垦的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从历史、社会经济、地理人文的角度阐述研究对象地域二层行溪的重要定位。由文献记载、现存祖先牌位上,先于荷兰据台之前,即有先民移垦于此,说明了二层行溪流域是汉人移垦台湾最早的区域之一。 荷兰占领时期,汉人移民主要是为了社会经济因素及环境因素移垦台湾,此时期汉人的移垦,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地区,又以受到人力规模与技术的限制,水利、陂、潭等设施及庄头聚落未有大规模之发现,信仰祭祀上亦多属于私宅或草寮供奉。 南明郑氏治台时期,从族谱之调查发现,多数汉人移民的祖先们随军来台,受到郑氏为解决粮食问题所采行屯垦政策的影响,汉人拓垦板块亦随之往中、上游地区移动,从调查中亦可发现水利、陂、潭的兴筑,庄头聚落的形成,南明郑氏治台时期,都已然在流域的中、上游地区拓展开来,且有零星的庄头公庙出现。 清朝统治时期,为闽粤先民移垦台湾的高潮期,清代汉人移垦的观察重点,乃庄头公庙已然出现,伴随着汉人移民日增,庄头公庙成为移民共祀由原乡迎奉来台之神祗,借以慰藉心灵,另外庄头公庙成为凝聚庄民群体意识的庄头自治中心等现象多有发现。同时,从这些庄头公庙的建庙沿革、建置时间、主祀神明等进行观察,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各庄头聚落形成的历程、分布及汉人移民的原乡地缘性格。
【关键词】:二层行溪 来台祖 族谱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言10-18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0-11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探讨11-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取经16-18
- 第二章 荷兰占领时期的汉人移垦18-34
- 第一节 二层行溪溯源18-20
- 第二节 移垦的背景20-25
- 第三节 荷兰占领时期的垦殖25-34
- 第三章 南明郑氏治台时期的拓垦34-61
- 第一节 移垦的背景34-37
- 第二节 水利设施的分布37-44
- 第三节 流域下游文贤、永宁、仁和、依仁里的拓垦44-50
- 第四节 二层行溪流域中游北岸的拓垦50-57
- 第五节 二层行溪南岸流域的拓垦57-61
- 第四章 清代的移垦61-107
- 第一节 背景分析61-63
- 第二节 水利设施63-70
- 第三节 文贤、永宁、仁和、依仁里的拓垦70-79
- 第四节 二层行溪流域中游北岸的拓垦79-85
- 第五节 二层行溪南岸中游流域的拓垦85-94
- 第六节 上游流域的拓垦94-107
- 第五章 结语107-115
- 参考文献115-121
- 附录121-136
- 后记1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裕明;;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赵峗;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4 梁诸英;;契约与民生:清代徽州棚民长期存在之反思[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5 彭冰;;中国50年代的国家与契约[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6 王志强;;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7 邓勇;中国古代永佃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8 王f ;;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产出的作用分析——基于德怀特·希·帕金斯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9 张异莲;;论锦屏文书的特点与价值[J];档案学研究;2011年06期
10 武航宇;;租佃契约源流考[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太新;;土地股份所有制发展及其对地权的分割[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2 杨彦杰;;闽南移民与闽台区域文化[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王键;;日本殖民统治对近代台湾社会经济进程的影响[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致华;郑成功信仰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金山;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刘海军;战后苏南“二五减租”的困境(1945-1949)[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邢泷语;历史时期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探析[D];暨南大学;2011年
7 史玉瑛;试论清中叶对旗地私有化的法律控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鲍玲玲;《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9 蒋伟;近代察哈尔绥远地区永佃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宝莲;近代晋冀鲁豫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0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8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