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体性民族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法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9-22 10:47

  本文关键词:体性民族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法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志 文化体性


【摘要】:人类学对民族志范式的求索始于学科诞生之日。民族志范式,如哲学之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本为一体,难以泾渭。人类学降于西方,西方范式引领在先。以学科史上几个阶段的讨论观之,"科学/艺术"、"客观/主观"、"实证/阐释"、"客位/主位"等二元对峙的阴影一路伴随;今日"身体一介体"似有超越,值得深究。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天地人"三才、三维、三位的形制为文化体性的根本。中国民族志"本土化"讨论已有时日,仍步"西方范式"后尘,只在"表象"上求解,未达"脉理"之本。本文从中国本位体察,以"王"、"参"、"品"为关键词,以体性之于民族志关系进行讨论。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民族志 文化体性
【分类号】:K28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86年《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下简称《写文化W出版,引发了学界的深入反思。该书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保罗?拉比诺(Paul Rabinow)指出:“通过关于‘现实’和‘认识主体’的表征检验的知识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这种普遍性的知识就是科学。”①2006年,保罗?拉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潘晟;;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目录学考察(一)——《汉书·艺文志》的个案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1期

3 陈来;;殷商的祭祀宗教与西周的天命信仰[J];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毅;关于生育率下降如何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3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高文娟;;中国古代官修书目中“地理类”探析[J];图书与情报;2010年05期

5 毕红静;蒲新微;;关于吉林省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几点认识——基于养老意愿的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徐小霞;;介入与嵌入:社会工作在农村养老中的现实困境和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刘春萌;;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J];当代经济;2011年18期

8 曾富生;朱启臻;徐莉莉;;农村老年人养老应对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基于行动应对视角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9 周玉婷;张璇;;以优势为本的个案管理介入高龄空巢家庭[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10 车流畅;;辽宁农村离婚和赡养纠纷的文化诱因[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洲;韩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2 朱静辉;;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以皖北薛村为个案的考察[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方雪;;新时代城市空巢问题的诱因及应对策略[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4 徐安琪;;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去传统化?[A];国家治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雪晶;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复旦大学;2011年

6 侯盼;中国家庭伦理剧矛盾冲突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郭俊霞;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韦璞;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社会资本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娟;社区孝道的再生产:话语与实践[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城市福利保障性社区老年公寓室内环境无差别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要瑞丽;“以老养老”:一种家庭养老的过渡性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亚楠;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变”与“不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咏雪;转型社会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婷;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生活状况感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颜颜;孝道的产生及其社会文化基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雯雯;居家受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8 陈冰;传统的再造[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何丽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养老问题探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巾;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力;《居延新简》相利善刀剑诸简选释[J];考古与文物;2002年06期

2 陈来;;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晏昌贵,钟炜;九店楚简《日书·相宅篇》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褚孝泉;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形态[J];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04期

5 陈来;;春秋时期的人文思潮与道德意识[J];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敏;民族志与“我”和“我的叙述”——以刘新《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的谱系》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2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3 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高丙中;;中国社会科学需要培育扎实的民族志基本功[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5 彭兆荣;;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王珏;;《一条螺旋形的道路——留声机是如何改变了民族志》书评[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阮云星;;民族志与社会科学方法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冯学红;;民族志书写的创变走向与图景[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海燕;陈融;;口述民族志:人类学的另一种探索[J];文化学刊;2009年01期

10 彭兆荣;谭红春;;民族志的“真实性”[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小军;;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戚晓萍;;论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丽;到海外研究一个“真实的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戈怡;博物馆里的民族志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秀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走进人类学的新田野:互联网民族志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孙妙凝;中国人类学民族志写作在探索中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刘苏里;《变革》:一个典范文本的产生[N];江淮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陆橙;浅析民族志方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D];云南大学;2013年

2 杨妮妮;民族志视域下的校长行为逻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旭升;电视与西北乡村社会日常生活[D];兰州大学;2009年

4 翟淑平;饭局:共餐的延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樊水科;乡村仪式传播与乡民生活世界[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立;电视·头面人物·博物馆—传播媒介与拢嘎寨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程洁;论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理论及其在我国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现状和启示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瑶;电视与屯堡社会[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0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00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