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发布时间:2017-09-22 11:14

  本文关键词: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更多相关文章: 湘江沿岸 城市发展 社会变迁 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摘要】: 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自秦代开凿灵渠以来,便成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重要水上交通要冲。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最重要的发展之源。湘江沿岸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和鲜明的特色,湘江作为天然的纽带,将他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而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城市群。 本文以湘江沿岸主要城市永州、衡阳、湘潭、长沙、岳阳为研究对象。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和集散地,是湖南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在湖南文明史上,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为研究时段,以清王朝的发展变迁为主要线索,兼顾明末和民国时期近三百年的时间跨度,,从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探讨湘江沿岸城市的发展动力、城市发展的规模结构及其功能演变、城市兴衰的原因和表现、城市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对湘江沿岸的城市发展进行长时段、宽视野、综合性的研究。 全文共分九个部分,正文共七章,另加绪论和结语,文中还附有多幅图表。 绪论部分,主要就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说明;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同时对本文应用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湘江沿岸城市发展概况》,本章概述了湘江沿岸主要城市岳阳、长沙、湘潭、衡阳、永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将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的城市发展脉络划分为严重破坏、恢复重建、走向繁荣和近代转型四个阶段;还与同时期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珠江流域城市群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二章《湘江沿岸城市发展动力》,本章主要从政治及行政体制、经济发展环境、交通及专业市场变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等角度探讨了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动力结构和主要因素。认为政治因素是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主导性动力因素;近代以来,随着岳、长开埠通商,城市发展动力逐步由“政治因素为主导”过渡到“政治行政中心优先发展”和“经济中心优先发展”双重动力结构。 第三章《湘江沿岸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功能嬗变》,本章考察了农业时代湘江沿岸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分析了近代以来,随着岳、长开埠通商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引发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的早期现代化变迁。总体来看,湘江沿岸城市等级结构规模偏小,中心城市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偏弱,城市发展的早期现代化进程缓慢,城市功能近代嬗变虽然比较明显,但湘江沿岸城市始终未能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 第四章《湘江沿岸城市人口发展与社会演变》,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通过对湘江沿岸城市人口、城市社会风俗、婚姻家庭的发展变迁以及湘江沿岸城市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考察,进一步理清人口变迁、社会演变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湘江沿岸城市工商业》,从湘江沿岸城市商业、城市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组织的考察来看,近代以前基本上反映了传统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特征:一是为内向型的商品流通服务;二是商业规模比较狭小;三是商业组织和经营方式束缚在传统经济体制的框架以内。湘江沿岸城市商业经济主要是由外来商人培植和支撑起来的,外来商人(特别是江西商人)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本地商人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这是湘江沿岸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随着开埠通商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传统商路的转移,湘江沿岸城市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岳阳、长沙因商而起,湘潭、衡阳则因市场的变化而逐步衰落。 第六章《湘江沿岸城乡关系的变迁》,本章考察了湘江沿岸联系城乡的市镇发展变化情况、城市周边农村的经济状况,分析了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近代变迁。开埠通商使湘江沿岸城市走上了早期现代化发展道路,湘江沿岸城市早期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在城乡分裂的空间结构中展开,从而在城乡之间产生了现代产业部门与传统产业部门的二元并立现象。城乡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越来越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全面对立,农村陷入了严重的衰败与动荡之中,而农村的衰败与动荡反作用于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构成了湘江沿岸城市早期现代化受挫的一个深层原因。 第七章《湘江沿岸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社会生活面貌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晴雨表。城市社会的结构变化,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特征和生活变迁有着最紧密的关系。本章主要考察了湘江沿岸城市市民阶层、绅士阶层、资产阶级等阶层的社会生活,并对城市的宗教和祭祀活动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透过城市社会生活的考察,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和把握湘江沿岸城市发展和变迁的特性。 结语部分对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作者认为:湘江沿岸城市作为中国内陆区域性城市带,其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早期现代化的艰难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中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特点,又显示出内陆沿江区域性城市的典型个性。从城市发展的动力模式看,政治因素是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主导性动力,进入近代以来逐步过渡到“政治行政中心优先发展”与“经济中心优先发展”共同发挥作用的新阶段;从发展演变的过程看,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相对独立性并存;从城市发展的个性特点看,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偏弱;从城市发展的结果看,早期现代化进程缓慢。
【关键词】:湘江沿岸 城市发展 社会变迁 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2-5
  • 英文摘要5-14
  • 绪论14-26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4-16
  • (一) 选题的背景及依据14-15
  • (二) 选题的意义15-16
  • 二、湘江沿岸城市研究相关成果及其评价16-23
  • (一) 研究概况16-23
  • (二) 基本评价23
  • 三、研究思路23-24
  • (一) 研究范围23
  • (二) 研究主题23-24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24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24-26
  • (一) 研究重点24-25
  • (二) 研究难点25
  • (三) 主要创新25-26
  • 第一章 湘江沿岸城市发展概况26-58
  • 第一节 湘江沿岸城市的历史渊源26-40
  • 一、岳阳城市发展渊源27-30
  • 二、长沙城市发展渊源30-34
  • 三、湘潭城市发展渊源34-35
  • 四、衡阳城市发展渊源35-38
  • 五、永州城市发展渊源38-40
  • 第二节 湘江沿岸城市发展脉络40-54
  • 一、湘江沿岸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阶段(明末崇祯至清初)40-43
  • 二、湘江沿岸城市恢复重建阶段(清康熙中前期)43-44
  • 三、湘江沿岸城市进一步发展并走向繁荣阶段(清康熙后期至乾嘉时期)44-47
  • 四、湘江沿岸城市逐步走向近代转型阶段(清道光至清末民初)47-54
  • 第三节 湘江沿岸城市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城市发展的比较54-58
  • 一、湘江沿岸城市与长江中游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54-57
  • 二、湘江沿岸城市与珠江流域城市发展的比较57-58
  • 第二章 湘江沿岸城市发展动力58-91
  • 第一节 政治及行政体制的影响59-64
  • 一、湖南建制沿革59-61
  • 二、政治因素是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主导性动力61-64
  • 第二节 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64-76
  • 一、湘江沿岸城市的发展以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前提64-70
  • 二、近代开埠通商对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影响70-76
  • 第三节 交通及专业市场变化的影响76-83
  • 一、交通变迁是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变迁的重要原因76-81
  • 二、市场变化对城市兴衰的影响81-83
  • 第四节 地域文化的影响83-91
  • 一、湖南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湖湘文化及其特征83-85
  • 二、地域文化对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影响85-91
  • 第三章 湘江沿岸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功能嬗变91-164
  • 第一节 城市等级和规模结构91-98
  • 一、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91-95
  • 二、湘江沿岸城市等级规模结构95-98
  • 第二节 湘江沿岸城市布局和功能嬗变98-161
  • 一、岳阳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变迁98-114
  • 二、长沙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变迁114-135
  • 三、湘潭城市布局与城市功能变迁135-139
  • 四、衡阳城市布局与城市功能变迁139-150
  • 五、永州城市布局与城市功能变迁150-161
  • 第三节 湘江沿岸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161-164
  • 一、城市体系的概念与内涵161
  • 二、湘江沿岸城市体系的发展与变化161-162
  • 三、对湘江沿岸城市体系发展演变的认识162-164
  • 第四章 湘江沿岸城市人口发展与社会演变164-223
  • 第一节 湘江沿岸城市人口发展状况及其主要特点164-180
  • 一、湖南人口发展概况164-171
  • 二、湖南人口发展的特点171-172
  • 三、湖南人口的性别结构172-173
  • 四、湘江沿岸城市人口发展状况173-176
  • 五、人口发展与社会及城市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176-180
  • 第二节 湘江沿岸城市社会风俗的考察180-194
  • 一、节日习俗180-183
  • 二、婚俗183-186
  • 三、丧葬习俗186-188
  • 四、社交礼仪188-190
  • 五、湘江沿岸城市社会风俗的差异190-194
  • 第三节 湘江沿岸城市的婚姻、家庭关系194-201
  • 一、传统家庭的特点194-195
  • 二、家庭组织的演变195-198
  • 三、宗族198-201
  • 第四节 文化教育及科技发展状况201-223
  • 一、清前、中期湖南文化科技201-203
  • 二、晚清以来的学术和文化203-205
  • 三、湘江沿岸城市的文化与教育205-223
  • 第五章 湘江沿岸城市工商业223-268
  • 第一节 湘江沿岸城市商业贸易223-249
  • 一、湘江沿岸城乡商业发展状况223-244
  • 二、湘江沿岸城市商业贸易发达的原因244-248
  • 三、对商业贸易发展状况的基本评价248-249
  • 第二节 湘江沿岸城市手工业249-253
  • 一、手工业发展概况249-250
  • 二、地方特色手工业的发展250-253
  • 第三节 湘江沿岸城市经济组织253-268
  • 一、手工业和商业行会253-260
  • 二、商业会馆260-265
  • 三、商会265-268
  • 第六章 湘江沿岸城乡关系的变迁268-289
  • 第一节 市镇的发展与变迁268-274
  • 一、市镇数量的变化269-272
  • 二、市镇的类型272-273
  • 三、市镇规模273-274
  • 第二节 湘江沿岸城市周边农村的经济概况274-279
  • 一、清前中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274-276
  • 二、晚清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状况276-279
  • 第三节 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近代变迁279-286
  •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279-284
  • 二、农村社会生活的结构性变迁284-286
  • 第四节 变化中的农村经济在湘江沿岸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86-289
  • 第七章 湘江沿岸城市社会生活289-318
  • 第一节 城市市民生活289-304
  • 一、饮食结构289-292
  • 二、服饰292-296
  • 三、居住方式296-298
  • 四、交通298-302
  • 五、娱乐生活302-304
  • 第二节 湘江沿岸城市其他阶层的生活304-310
  • 一、绅士阶层304-307
  • 二、资产阶级307-308
  • 三、工人阶级308-310
  • 第三节 湘江沿岸城市的宗教与祭祀310-318
  • 一、佛教的衰落和变革310-311
  • 二、伊斯兰教的流传及变迁311-313
  • 三、道教的衰落与演化313-314
  • 四、民间信仰及其祭祀活动314-316
  • 五、城市宗教举要316-318
  • 结语: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评价318-328
  • 一、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主导性动力是政治因素318-321
  • 二、湘江沿岸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相对独立性并存321-323
  • 三、湘江沿岸城市等级规模偏小、中心城市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偏弱323-325
  • 四、湘江沿岸城市早期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325-328
  • 图表索引328-330
  • 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330-331
  • 参考文献331-348
  • 致谢3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占虎;益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0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00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