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与巴的先秦考古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6:16
本文关键词:百越与巴的先秦考古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 在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和生产工具都非常有限,依靠良好的自然环境生存发展,是古代民族发展的主要方式。相对于北方平坦肥沃的河谷平原,南方的自然环境相对湿热,且遍布河流沼泽,森林茂密,蛇虫为患,可利用的土地也十分有限有要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相对较难难生活在南方内河流域和近海丘陵地区的各部族在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开拓着自身发展的荆棘道路。 百越民族即古代的越人,是一个支系众多且相对延续时间较长,在区域内形成了较大影响的一个古代民族。越人因其常年生活于水泽覆披之地,练就了一身熟练的水上渔猎技能。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形成一种以几何印纹陶器为特色的区域文化系统。他们发展了水稻种植,并且成就傲人,这不但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给,还衍生出了其特有的稻作文化。外加上因为濒临水泽,有出产丰富的水生物种,使得百越民族形成了一种被称为“饭稻鱼羹”的饮食习惯。善驾舟楫也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水泽湖泊之中练就出的一项重要技能,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技能,后来更演化为百越民族重要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以独木舟形棺为葬具的特色葬俗,另外还有“迎船送神”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方式。受海洋性特征的影响,越族的性格特征中有一种外向型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善于交流合作,目的性明确且不论手段如何。他们善于经营,但同时又带有亚热带地区民族所特有的散漫个性,缺乏凝聚力,各越部族间反复相攻,内乱不断。虽然在春秋末期崛起的越王勾践称霸一时,但终因成功后的多疑和失信而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也拉开了越族各部分离争夺,战乱不断的局面。 古代的越族与生活在江汉平原广大地区的濮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濮人关系密切的巴人在很多方面都与越人具有一定相似性,这不仅体现在船棺葬以及对船的精神信仰方面,在图腾崇拜、服饰、居住形式上,也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是生存环境上的差异,还是使得巴人与越人还是有许多差异性。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相同的民族共同体所反映出的是在这种时空的历史过程中体现出的相同的精神与物质现象。民族共同体这一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考古文化类型分布范围的变化大体上是一致的。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讨论,认为虽然因为依水而生使得两族之间具有许多相似性,但是地域环境的差异性还是在民族文化的特性中表现出来,不过两族之间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这些文化中的特点深深根植于民族发展的个性之中,对于当今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巴族 百越 峡江 海洋性 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2
- 1.1 研究目的及学术界研究现状9-10
- 1.2 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础10
- 1.3 考古学文化的界定10-12
- 2 百越文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2-27
- 2.1 百越的考古文化12-15
- 2.2 越人的丧葬习俗15-19
- 2.2.1 土墩墓与石室土墩墓15-17
- 2.2.2 悬棺与独木棺葬17-18
- 2.2.3 竖穴土坑墓18-19
- 2.3 百越稻作文明与社会生活习俗19-22
- 2.3.1 百越稻作文明及其影响20-21
- 2.3.2 稻作文化衍生出的生产生活习俗21-22
- 2.4 越人海洋文化与环境因素的影响22-27
- 2.4.1 越人舟揖之利23
- 2.4.2 羽人信仰23-24
- 2.4.3 鸟灵信仰24
- 2.4.4 崇蛇特性24-25
- 2.4.5 环境对百越居住方式的影响25-27
- 3 巴人文化特性概述27-34
- 3.1 古代巴族的生活概况27-28
- 3.2 越人的墓葬特点28-34
- 3.2.1 巴人墓葬的主要形制28-30
- 3.2.2 随葬铜器及其特点30-32
- 3.2.3 “人牲”习俗32-34
- 4 百越文化与巴的异同比较34-41
- 4.1 从善驾舟揖到舟船祭祀34
- 4.2 鱼盐之利与饭稻羹鱼34-36
- 4.3 虎崇拜与蛇图腾36-37
- 4.4 断发文身与椎结左衽37-38
- 4.5 峡江文化与海洋文化38-41
- 5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45-46
- 致谢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胜友;朱世学;;战国时期巴人丧葬文化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黄尚明;关于川渝地区船棺葬的族属问题[J];江汉考古;2005年02期
3 ;广西恭城县出土的青拝器[J];考古;1973年01期
4 吴山菁;;江苏六合县和仁东周墓[J];考古;1977年05期
5 李仰松;;我国谷物酿酒起源新论[J];考古;1993年06期
6 ;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0年02期
7 曾凡;;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六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6年01期
8 何英德;从广西崖棺葬习俗看古代的民族关系[J];南方文物;1993年02期
9 李文 ,李宇;东南地区吴越墓葬浅析——二谈吴越文化[J];南方文物;2003年02期
10 郑超雄;武鸣先秦墓葬反映的骆越宗教意识[J];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94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4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