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20世纪以来东北跨境民族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01 21:36

  本文关键词:20世纪以来东北跨境民族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世纪 东北跨境民族 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东北跨境的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和俄罗斯等民族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著作,内容涉及相关各族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组织、语言、宗教信仰、人口迁移和政府政策等,为后世积累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值得重视的见解。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世纪 东北跨境民族 研究综述
【分类号】:K28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多跨境民族的国家,加强跨境民族研究,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本文拟对国内外学界20世纪以来关于中国东北跨境的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跨境民族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持。一、朝鲜族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明哲;佃民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2 时春丽;俄罗斯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刘帅;黑龙江下游通古斯语族萨满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春玲;;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郑丽洁;;赫哲族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3期

3 孔德明;;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三江流域赫哲族渔猎住宅艺术摭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4 魏春洁;崔玉范;;从传统到现代:俄罗斯那乃族的文化变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5 皮钰珍;雷彬;;响应面法优化梅花鹿胎盘寡肽微胶囊包埋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1年07期

6 皮钰珍;雷彬;刘晓晶;;活性炭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条件的优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学桃;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1905-1949)[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冰;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闫雪;鄂温克族文化风情园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叶晓申;鄂温克族传统图形在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韩雪莲;论“赞达拉嘎”的多样化风格与演唱方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廖春艳;新疆哈萨克族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6 尹向日;论清朝对图们江以北朝鲜垦民的“厵发易服”政策[D];延边大学;2007年

7 王莉丹;裕固族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孙印峰;中俄鄂伦春族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奕璇;新疆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张玉婷;旅游对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旅游开发与保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太湘;吴文衔;;赫哲族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1期

2 曲守成,王禹浪;赫哲族风俗探源[J];北方文物;1988年01期

3 张嘉宾;果尔特与黑斤[J];北方文物;1992年04期

4 张敏杰;尤文民;;赫哲、那乃、阿伊努民族文物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2008年03期

5 张杰;;清初招抚赫哲人入旗考论——清代新满洲研究之二[J];东北史地;2007年02期

6 赵英兰;东北朝鲜移民社会经济与文化考察(1840-1945年)[J];东北亚论坛;2004年05期

7 衣保中,房国凤;论清政府对延边朝鲜族移民政策的演变[J];东北亚论坛;2005年06期

8 姜妮伶;;延边朝鲜族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9 金香;中国朝鲜族文化发展和韩国语的作用[J];当代韩国;2002年04期

10 李锡熙;;韩国教育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J];当代韩国;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肃勤;;“兀者”即清代的赫哲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

2 龚强;;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七)——临江而居的赫哲人(中)[J];黑龙江史志;2006年07期

3 黄英伟;王强;杨俊伍;;赫哲族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弱化[J];农业考古;2009年04期

4 王美娜;;赫哲族的族称由来[J];黑龙江档案;2001年02期

5 孙志江;;探访鱼皮部落[J];科学大观园;2008年22期

6 刘忠波;敖其村赫哲民族的识别[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5年03期

7 宁守合;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J];中国民族教育;1998年02期

8 陈彦斌;;开江那些事[J];食品与生活;2010年04期

9 谢亮生;《按属考查日记》中的赫哲族史料[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10 黄任远,黄永刚;赫哲族的住宅[J];黑龙江史志;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敬龙;;赫哲族渔猎生活与民族神话、传说的融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鲍义来;;黄宾虹与“徽学”的提出[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谷因;;布依族族源研究综述[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杜继东;;1949年以来大陆地区的台湾近代史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5 陈颖;;年鉴编辑出版中应注意的问题[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6 何长凤;廖光珍;;贵州历史上抓住机遇进行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范例——漫谈抗战时期的贵州企业公司[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王萍芳;;新编乡镇志对地方文化推进作用之管见[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8 熊宗仁;;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贵州省政协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发言[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9 曹天生;;藏学·敦煌学·徽学[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威;赫哲族传统文化首次列入国家保护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蔡冬梅;探访额尔古纳河边的俄罗斯族[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3 金永万;论中国朝鲜族的形成问题[N];延边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新安;首府俄罗斯族群众欢度复活节[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王军;《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研究》出版[N];延边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谁的“奶酪”[N];中国艺术报;2005年

7 唐力行;怎样的互动促成了江南的繁荣[N];北京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倪晓英;民间是文化的母体[N];苏州日报;2005年

9 主持人 吴利红;共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王辉;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学;2005年

4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7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咸明;论20世纪广西糖业现代化与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丽红;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恩和屯俄罗斯族衣食住行变迁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才林;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慧玲;中国朝鲜族人生礼仪的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杨雯;民国时期的新疆俄罗斯人[D];新疆大学;2007年

6 关楠楠;试论20世纪我国维吾尔史学成就[D];兰州大学;2012年

7 刘俊凤;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地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D];西北大学;2003年

8 刘湘娟;20世纪50年代新疆哈萨克族社会文化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9 齐秋生;走向现代的都市女性形象——从《良友》画报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女性[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巴特尔;科尔沁右翼中旗鲜光朝鲜村民俗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5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55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