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柔然汗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22:24

  本文关键词:柔然汗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柔然 拓跋魏 民族关系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柔然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出现在蒙古高原上的第三大游牧民族政权。它在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从始居地出发,铁骑踏遍大漠南北,驰骋于草原东西,创建了强大的游牧帝国。柔然在东西方的历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此说来,它成为当时各个民族,各个政权,各个区域相互交汇、碰撞的舞台。本文旨在以柔然为中心,对其起源、发展做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深化对草原政权的认识。 本篇文章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广泛研究与应用,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对柔然族源,及其与拓跋魏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柔然的族源、族属问题,学界有东胡说、匈奴说等,本文认为柔然源于杂胡;第二章从柔然的迁移入手,以它和拓跋魏之间的民族关系为主线,论证柔然以及草原政权的兴衰;第三章主要论述柔然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及其和丝绸之路上各城邦的关系;第四章主要讲的是在柔然与北魏交融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变化及汉化过程;第五章的重点是论述柔然与六镇起义的关系。 本文的结论:源于杂胡的柔然,上承匈奴,下启突厥,经历了从奴隶制到早期封建制的过渡期。通过改变社会制度,实现了自身的进步,并且在公元五到六世纪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推向了高潮。其中,柔然与拓跋魏的关系错综复杂,后者一直把对前者的防范看成是本国的主要边防任务。也正是由于与拓跋魏的和战,才有了柔然的封建化。另外,自古以来,在长城内外,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既对立,又互动,关系密切,难以分割,柔然与北魏的关系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以高车副罗部的独立为转折点,也组成了柔然的兴亡史。
【关键词】:柔然 拓跋魏 民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89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3
  • 第一章 柔然起源13-24
  • 1.1 东胡说14-16
  • 1.2 匈奴说16-17
  • 1.3 杂胡说17-24
  • 第二章 柔然的迁徙24-42
  • 2.1 从柔然兴起到社]称汗24-29
  • 2.1.1 柔然的兴起24-25
  • 2.1.2 东部柔然的迁徙状况25-27
  • 2.1.3 西部柔然的迁徙状况27-28
  • 2.1.4 社]统一漠北28-29
  • 2.2 从社]称汗到高车副罗部独立29-35
  • 2.2.1 神嘉二年之战29-32
  • 2.2.2 三十年和平32-34
  • 2.2.3 高车独立34-35
  • 2.3 北魏长城的修建与六镇的设置35-38
  • 2.3.1 三次修建长城35-37
  • 2.3.2 六镇的设置37-38
  • 2.4 北魏分裂38-42
  • 2.4.1 柔然归降北魏38-40
  • 2.4.2 北魏分裂40-42
  • 第三章 柔然西迁与西域诸族42-46
  • 3.1 柔然与丝绸之路北道诸国之间的关系42-45
  • 3.2 柔然与丝绸之路南道诸国之间的关系45-46
  • 第四章 柔然内部社会组织的发展46-49
  • 4.1 “始立军法”46-47
  • 4.2 年号的使用47
  • 4.3 设立官制47-49
  • 第五章 柔然所归何处49-57
  • 5.1 北魏六镇起义49-52
  • 5.1.1 起义原因49-51
  • 5.1.2 起义经过和结果51-52
  • 5.2 柔然与六镇起义52-53
  • 5.3 东、西魏统治下的柔然53
  • 5.4 突厥与柔然的关系53-57
  • 5.4.1 突厥的兴起与柔然的衰弱53-55
  • 5.4.2 突厥起义与柔然灭亡55-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8-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宪;;试论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的匈奴、高车、柔然族成分[J];北方文物;2006年04期

2 王勇;小议柔然与北魏的关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张郁;;内蒙古大青山后东汉北魏古城遗址调查记[J];考古通讯;1958年03期

4 盖山林;;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石子湾古城调查[J];考古;1965年08期

5 荣新江;;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J];历史研究;2007年02期

6 田建平 ,林^y;略论柔然与北魏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7 周建奇;柔然族名试释[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8 曹永年;关于柔然人的民族成分——答《蒙古族源之新探》[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肖爱民;;试析柔然汗位的继承制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周松;柔然与南朝关系探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95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5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