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方志书写中的权力关系——以正德《姑苏志》的修纂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明代方志书写中的权力关系——以正德《姑苏志》的修纂为中心
【摘要】:明弘治至隆庆的80年间,苏州地区府州县成型方志修纂处于宋元以来的高峰期,以丁忧、致仕官员领衔的居乡士绅掌握了书写各自属地方志的优先权。吴宽、王鏊等九位来自吴县、长洲的在地士绅,凭借各自仕宦经历、科举功名、本人或家族的交游网络成为正德《姑苏志》的书写者,拥有将私人书写转化为地方公共书写的便利,但化私为公的程度有限,更主要地体现了他们接续前贤为地方存史的目的,以及带有个人色彩的地方文化表达。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姑苏志 地方志 苏州 明代 士绅
【分类号】:K290
【正文快照】: 近30年来,作为宋元以降区域社会历史研究的文献基石,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在相关新旧议题的展拓过程中一再得以彰显1,而其本身也越来越经常被视作一类经由建构而成的历史“文本”,由此延伸出若干体现社会文化史研究旨趣的问题,丰富了我们对传统社会后期历史进程的认知2。地方志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方;;社会史视野下的地方志利用与研究述论[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2 李晓方;;地方县志的族谱化:以明清瑞金县志为考察中心[J];史林;2013年05期
3 谢宏维;;文本与权力: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地方志分析[J];史学月刊;2008年09期
4 潘晟;;南宋州郡志:地方官、士人、缙绅的政治与文化舞台[J];史学史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孔丰;孙小力;;契合与互动——方岳贡与几社关系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阳水根;;江西宗族研究综述[J];地方文化研究;2015年01期
3 王耘;李东;;客居视角下的区域文化与历史书写——以近代黑龙江方志为中心[J];黑龙江史志;2011年17期
4 王耘;李东;;客居视角下的区域文化与历史书写——以近代黑龙江方志为中心[J];黑龙江史志;2011年18期
5 李晓方;;社会史视野下的地方志利用与研究述论[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6 尹慧琼;谢宏维;;史志编纂与地方话语权争夺——以宋至清代对卢光稠的记载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李晓方;;地方县志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基于明清瑞金县志的考察[J];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03期
8 李晓方;;崇文向学与尚武好斗——明清历修《赣州府志》对赣南民风的表达[J];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阳水根;;文廷式宗族的兴盛与清末萍乡社会变迁[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10 李晓方;;传记书写与皇权攀附:清代瑞金县志对谢长震的形象建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廖文;科学发展视域中的客家族群文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樊莹;族群如何记忆[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佘伟;婺源《保龙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建萍;闽东地区旧方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臻;《淳熙三山志》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露梅;万历《福州府志》探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赘;民国以来鄱阳湖渔业与地方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友静;明清时期湘赣边区的秩序变动与社会控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鹏;民国时期方志类目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良成;论近代赣东北商品经济的兴衰[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韩磊;知县的努力:雍正时期袁学谟的石楼治理[D];山西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必友;19世纪民族地方志描述视角的变迁——以乾隆、道光、光绪本《凤凰厅志》比较研究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2 张新民;;地方性知识的文本世界——贵州地方志修纂源流考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3 陈蕴茜,曲兵;论清末民初士绅与江浙地方志的变化[J];江海学刊;2004年04期
4 谢宏维,张研;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的土客冲突与国家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6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7 陈春声,陈树良;乡村故事与社区历史的建构——以东凤村陈氏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的“历史记忆”[J];历史研究;2003年05期
8 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J];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9 刘永华;;道教传统、士大夫文化与地方社会:宋明以来闽西四保邹公崇拜研究[J];历史研究;2007年03期
10 钱杭;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授权——萧山湘湖史上的《英宗敕谕》[J];史林;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2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7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