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志物产》的物产分类体系智能化研究——以《方志物产》山西分卷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方志物产》的物产分类体系智能化研究——以《方志物产》山西分卷为例
【摘要】:摘抄自地方志的《方志物产》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农业专题性资料,内容涉及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地区。通过对山西分卷的深入研究,分析文献中物产分类特征,结合中国传统分类方法,辅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一套符合《方志物产》自身特点的物产分类体系,实现类目名称的智能化规范处理,为基于《方志物产》内容的数字挖掘及可视化展示奠定语料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方志物产 分类体系 智能化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校人文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方志内容挖掘及知识组织研究”(编号:SKZD201401) 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方志物产》数字化整理研究——以山西分卷为例”(编号:KYZZ15-0172)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按照一定体例全面记载特定时空内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的文献,被誉为“一方之全史”1。《方志物产》全文约3000万字,是从全国40多个大中型城市、 100多个文史单位、8000多部地方志中摘抄出来的专题性资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心峰;艺术的自然分类体系[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06期
2 郑德渊;乐器分类体系[J];中国音乐学;1994年04期
3 埃利克·M·冯·霍恩博斯特尔;柯特·萨克斯;安东尼·贝恩斯;克劳斯·P·沃斯曼;刘勇;Hans Sauseng;;乐器分类体系[J];中国音乐;2014年01期
4 夏南强;类书分类体系的发展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延章,谢琳惠;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的特点、问题及其改进[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苏富忠;文化的分类体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惠芹;;乐器分类体系研究综述——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搜索引擎[J];艺术教育;2013年09期
8 关肇元;;乐器分类探讨[J];乐器;1982年01期
9 陈宝珍;谈谈类书的分类体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0 刘家骥;统一认识 完善文体分类体系[J];殷都学刊;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华薇娜;;美国工程信息村中的工程分类体系探析[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房艳红;;从“15+2”模式到课程应用性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多模式实践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吕品;张萍;林森;顾乡;;关于改革我国排球教材技战术分类体系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王余沛;刘梅姜;;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分类体系的衔接[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余沛;刘梅姜;;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分类体系的衔接[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剑飞;;国际洛迦诺分类体系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7 姜永志;;西方心理学理论分类体系的反思与建构[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廖远涛;肖荣波;艾勇军;;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体系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范敏;许志庆;朱宁;;CPC分类体系的特点和检索字段分析[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王善平;;建设科学的科技期刊论文主题-分类体系[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彭嘉陵;北美行业分类体系[N];中国信息报;2013年
2 忠民;透视新土地分类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3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 刘建;美国为何选用专利分类新体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4 任晓玲;欧洲专利局即将推出清洁能源专利新分类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魏玮;顺应行业发展 细化基金分类体系[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李昭君;中国国家BIM标准探究——分类与编码势在必行[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陈连喜;“六大管理体系”激活用人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仁杰;基于中文百科的知识图谱分类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李金洋;大规模中文分类体系的构建与语义查询服务[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罗德一;农业分类搜索引擎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刘梅;村镇教育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永春;建设项目集成化信息分类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6 黄弋芸;灾害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吴礼志;《中国网络信息分类法》编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吕峰;《城乡规划法》背景下的城乡用地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瑞;基于多源POI数据的匹配融合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10 董桂平;现代汉语义类词典分类体系考察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8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8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