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役的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0:39

  本文关键词:明代役的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职役 夫役 杂役 结构 劳役地租 所有权 产权


【摘要】: 从目前明史学者对于明代役的研究成果来看,明代的役法结构和前代相比呈现出较大的非延续性。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明史学者对于明代役的性质和佥派方式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加以论述。 据唐宋史学者的研究来看,宋代以来的役实际上包括职役和夫役两部分,这两部分所体现的性质是不同的。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衡量,职役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产权的确立和保护而收取的一种管理费用。夫役的性质相对简单,是国家劳役制的残余形式,集中体现了劳役地租的再分配。 另据明代文献的记载,明代的役法也分为职役和夫役两部分。其中,夫役是国家为经营兴作、修城浚河以及供应统治者所需的一切劳力而调发军民百姓从事劳作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劳役制的体现,是劳役地租再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和前代一样,遵循着“按丁佥派“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遵循着各种不同的佥派方法。随着国家财政货币化进程的深入,夫役逐渐以折银的方式摊入均徭银中,一般民户承担的夫役在逐渐减轻。但是在专制主义国家体制下,超经济强制性始终存在,因此,国家劳役制不会完全消失。 除夫役外,明代也存在职役,明代的职役分为正役和杂役两部分。其中,杂役无论在编佥方法上,还是佥派原则上都与夫役有本质上的不同。二者始终保持着各自独立的编佥方式,并不像明史学者认为的那样,二者直到均徭法产生之前还保持着相同的佥派准则。因此,明代役的结构,并没有遵循从“正役——杂役”两分模式向“里甲、均徭、杂泛”三分模式转化的路径,而是从一开始就被划分为“夫役、职役(包括正役和杂役)”的两分结构。
【关键词】:职役 夫役 杂役 结构 劳役地租 所有权 产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问题与思路8-11
  • a、役法结构的历史钩沉8-9
  • b、明代役法结构的学术回顾9-10
  • c、相关学术观点评述以及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相关理论综述11-13
  • 1、新制度经济学理论11-12
  • 2、相关经济学概念12-13
  • 第一章“役”的性质的理论论述13-18
  • 一、职役性质分析13-17
  • 二、夫役性质综述17-18
  • 第二章 明代夫役研究18-29
  • 一、均工夫研究18-22
  • 二、明代夫役的内容、佥派方式和主要负担者22-29
  • (一) 明代夫役的内容22-25
  • (二) 夫役的佥派方式25-27
  • (三) 明代夫役的主要承担者27-29
  • 第三章 明代杂役研究29-36
  • 一、杂役的性质研究29-31
  • 二、均徭杂役和夫役的比较研究31-36
  • 1、编佥方式的比较31-33
  • 2、编佥原则的比较33-36
  • 结论36-38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任蒴;;明代北直隶的地方财源 均徭[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2 唐文基;论欧阳铎的赋役制度改革[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1期

3 刘爱玲;;明代北直隶的地方财源档案[J];兰台世界;2010年04期

4 陈行一;明刻江西清江县方志两种[J];南方文物;1989年02期

5 楼观伟;;也谈《“工夫”与“功夫”》[J];辞书研究;1981年04期

6 尤宪迅;试述苏松两府丁徭银的改革——摊丁入亩的一个例证[J];中国农史;1984年03期

7 蒋兆成;明末清初杭嘉湖的里役改革[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1期

8 李梦芝;论弘治帝的历史地位[J];史学月刊;1997年02期

9 邓智华;明中叶江西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01期

10 史苏苑;从明代的“一条鞭法”到清代的“地丁”制度——关于明清两代田赋之史的研究[J];史学月刊;195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斌;;明朝嘉靖隆庆期山东均徭经费初探:基于《山东经会录》的分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黄实;;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陆其国《徐霞客的“污点”》一文读后[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成章;催粮牌钩沉[N];中国商报;2003年

2 北京 刘建斌;报国寺淘书琐记[N];中国商报;2002年

3 张金奎;军户与晚明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重温“黄宗羲定律”[N];河北日报;2004年

5 翁礼华;回眸中国历代赋税[N];中国财经报;2003年

6 耿戈军;古代“玉雕之王”——大禹治水玉山[N];中国档案报;2002年

7 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李德楠;中国运河文化遗产及其保护[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藏在深山里的东山土司府仓库[N];玉溪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仁达;明代辽东卫所军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邓旗;明代重庆地区灾荒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珍;明清时期会通河段泉夫及泉源管理研究[D];聊城大学;2011年

5 秦庆涛;《丝娟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俊荣;万历时期援朝抗倭战争前后明与朝鲜流通的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2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02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