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魏周齐河南之争
发布时间:2017-10-10 08:45
本文关键词:两魏周齐河南之争
【摘要】:关于两魏齐周战争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其中仍缺少对该时期双方争夺河南的历史的系统阐述。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以达成三个目标。一是对双方河南之争作宏观全面的叙述,二是详细论述重大战役的决策、战斗过程及其影响,三是深入探讨双方所占河南地区的地理状况、政区设置、城戍建设等情况。 正文部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河南之争的具体范围,二是河南之争的主要原因,三是河南之争的历次重大战役的进程。本文所述及的河南主要为今河南中西部地区,北起今河南省济源市,南至今河南省南阳市;东起今河南省郑州市,西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其地形大致成西部多山、东部多平原的特点。东西政权争夺河南的原因主要在于因河南位于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因为这一位置,一方面它成为控制中国四周的理想基地,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对“中”的崇拜,使得历代政权谁占有了它,便获得了正统地位。因此双方都想占有此地。 为双方河南之争奠定基础的是北魏孝武帝与高欢对河南的争夺。虽然孝武帝最终失败,但由于河南众多反高欢势力的牵制,所以高欢丧失了对河南西部崤函险要地区的控制,仅领有东部平原地区。这就决定了在河南之争中西魏北周始终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这也是西魏北周胜利的重要原因。沙苑之战是双方战争的转折点,打破了东魏对西魏的绝对优势。其后双方相继进行了河桥之战、邙山之战、河阴之战等数次激烈战役。西魏、北周虽然夺取洛阳的目标一直未能实现,但是西魏、北周巩固了对洛阳以西和以南地区的统治,对洛阳形成巨大的威胁。而东魏、北齐则一直无力打破这一局面,直到败亡。本文认为西魏、北周能够始终立足于河南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得到了众多河南土著的支持,其在河南的将领多为本地人。而高氏集团在河南重要将领则很少为当地人。这应该是北魏孝武帝西奔加强了西魏正统地位的原因。 下篇主要探讨双方在河南的政区设置、城戍建设等情况。由于实力均等,因此双方在河南陷入拉锯,故他们均加强了在此地的统治力量。其主要表现一是双方设置更多的州郡县,或者对原有郡县进行升格。二是在交通要道和地势险要地区设置城戍。本文下篇即对双方在河南一带政区设置和城戍建设进行梳理并由此总结出了政区、城戍设置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其特点有三,一是政区、城戍数量增多,二是政区、城戍多设于交通要道或险要地区,三是政区、城戍形成了攻守一体的严密体系,四是双方在河南境内进行屯田以支撑长期战争。通过对两魏齐周河南之争的研究,笔者一大深刻体会就是地理形势在决定双方胜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两魏周齐 河南 地理 政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 两魏周齐战争研究综述8-13
- 上篇 东、西政权对河南地区的争夺13-40
- 第一章 “河南”的范围及地理形势13-18
- 第一节 本文所论述之“河南”范围13-14
- 第二节 河南地理形势14-15
- 第三节 双方争夺河南的原因15-18
- 第二章 双方争夺“河南”之过程18-40
- 第一节 北魏孝武帝与高欢争河南18-22
- 第二节 沙苑之战前双方对河南的争夺22-24
- 第三节 沙苑之战前后双方对河南的争夺24-29
- 第四节 侯景叛乱前后双方在河南的争夺29-34
- 第五节 宇文护执政时的河南之争34-36
- 第六节 北周武帝的河阴之战36-40
- 下篇 两魏齐周河南政区设置40-84
- 第一章 东魏、北齐河南地区政区设置40-72
- 第一节 洛州40-49
- 第二节 怀州49-54
- 第三节 北豫州54-57
- 第四节 北荆州(北周和州)57-62
- 第五节 郑州62-63
- 第六节 豫州63-65
- 第七节 广州65-68
- 第八节 襄州68-69
- 第九节 东魏、北齐一级政区之沿革69-72
- 第二章 西魏、北周河南地区政区设置72-80
- 第一节 陕州72-73
- 第二节 熊州73-77
- 第三节 中州77-78
- 第四节 东义州78-79
- 第五节 西魏、北周在河南地区的一级政区79-80
- 第三章 东西政权河南之争中政区、城戍设置的特点分析80-84
- 参考文献84-87
- 后记87-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绳楠;;从陈、齐、周、三方关系的演变看隋的统一[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王_";北齐、北周交聘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魏宏利;;北周《梁才墓志》考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武铁城;沙苑之战简析[J];军事历史;1993年05期
5 ;汉魏洛阳故城金墉城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9年03期
6 崔世平;;王昌父子墓志与北周京兆王氏[J];考古与文物;2009年02期
7 陈长琦;易泽阳;;韦孝宽与玉壁之战[J];南都学坛;2008年01期
8 许峡;突厥在北周灭北齐中的作用[J];历史教学;2004年11期
9 朱大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套城[J];齐鲁学刊;1987年04期
10 杨翠微;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可能性探析[J];求是学刊;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1005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0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