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西汉长安外来民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2:02

  本文关键词:西汉长安外来民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汉 长安 外来民族 中外交往


【摘要】: 不论古代还是现当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相互往来始终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在中国古代社会,唐长安城无疑是外来人口数量最多也是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而西汉长安城则首开风气之先。二者均被学者们称为“国际大都市”。 本文以西汉长安外来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西汉外交政策的转变入手,探讨长安外来民族的来源和人员组成、不同身份的外来民族在长安的活动情况,长安外来民族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长安盛行的“胡风”和中国的世界观与世界的中国观之转变。 本文认为,国力的盛衰是导致西汉外交政策转变的直接原因。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需要是促使域外政权纷纷纳质、遣使和经商的动力。西汉长安为外来民族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和优越的社会生活环境,但是在王莽擅权和新莽时期打破了这种状态。由于大量外来民族和域外珍物的存在,长安城中逐渐形成一种崇尚外来文化的“胡风”。双方长期的积极交往改变了中国的世界观和世界的中国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关键词】:西汉 长安 外来民族 中外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1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6-7
  • 二、研究现状7-9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9-11
  • 第一章 西汉与周边政权的交往及外来民族到长安11-33
  • 第一节 西汉与周边政权的交往11-22
  • 一、西汉对外政策的两次转变11-19
  • 二、外交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完善19-22
  • 第二节 长安外来民族的来源及其安置22-33
  • 一、长安外来民族的来源及其组成22-30
  • 二、长安外来民族的接待与安置30-33
  • 第二章 长安外来民族的社会活动33-41
  • 第一节 质子——长安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33-35
  • 第二节 频繁的使节往来与活跃的西域胡商35-37
  • 第三节 长安的其他外来民族37-41
  • 第三章 长安外来民族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影响41-51
  • 第一节 长安外来民族的社会生活环境41-45
  • 第二节 外来民族对长安社会的影响45-51
  • 一、长安的"胡风"45-48
  • 二、中国的世界观与世界的中国观之转变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泉;汉唐中外朝贡制度述论[J];东方论坛;2002年06期

2 何芳川;;古代来华使节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和东西文化交流[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4 余太山;大宛和康居综考[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5 韩香;隋唐长安中亚人考索[J];人文杂志;2001年03期

6 葛承雍;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7 李大龙;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述论[J];民族研究;1990年06期

8 韩香;唐代长安中亚人的聚居及汉化[J];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9 陈尚胜;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J];文史哲;2000年04期

10 王静;汉代蛮夷邸论考[J];史学月刊;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功;汉代邸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崔丽芳;西汉使匈奴、西域使者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吴伟伟;两汉风俗变异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1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21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