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臣”建言与清初治政研究
本文关键词:“贰臣”建言与清初治政研究
【摘要】:“贰”的释义为“变节、背叛”,“贰臣”即“身仕两朝”之人。“贰臣”作为专有名词,始创于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下诏于国史内增立《贰臣传》之时,是带有明显贬义的政治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会有大量的官员出仕新朝,是封建社会中新旧王朝交替时期的一种普遍历史现象。但官方为“贰臣”立传,仅限于清朝。 在目前国内外的史学研究中,对于贰臣问题的研究几乎涉及了方方面面,对于“贰臣传”的设立褒贬不一,对于“贰臣”的品评也是见仁见智。然而,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应该将其置于所处的时代去品评;而探讨王朝更迭这样宏观问题时,反而应该跳出时代的藩篱,才能更客观评价。因此,作为明清易代之际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对于“贰臣”问题的研究,应该注意到两个问题:首先,应当站在“大一统”的基础上探讨明清王朝的更迭。其次,对于大背景下的个人来说,人是渺小的,或者说,人毕竟要受制于环境,历史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始终左右和决定着个人的浮沉起落,因此分析“贰臣”群体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满族尚武,素善骑射,在后金(清)征明过程中,占据军事上的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统治区的扩大,以少数民族几十万兵力统治偌大中原地区毕竟力不从心,正是对于大量投清故明汉官的敢任善用,才最终完成清朝的统一事业。在清军入关前后,清朝统治者大量任用降清的故明官吏,在震慑抗清势力、壮大军事力量、减小统一阻力、解决缺官问题,推动最终一统的过程中,这些汉官的贡献不可小觑;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正是在接受这些汉官建言献策的背景下,满洲贵族社会也在迅速地迈向封建化,清承明制的政体,正是在此期间基本定型。 从对清初治政的实际影响看,,贰臣建言确切地影响了清统治者的施政方针,但清统治者在纳言时,又明显偏向于认同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的方面:如恢复经济、整顿吏治、解决缺官、健全中央、巩固统治等;另一方面,对于有关清初的剃发、逃人、圈地等弊政的谏阻却充耳不闻、讳莫如深甚至恼羞成怒。因此,在探讨贰臣建言对清初治政影响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在恢复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的贡献上,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明清易代之际,即将面临集体“失业”的明朝士大夫,能够在新兴的清朝中“再就业”总归是令他们略感安慰的,但是,从贰臣入清后的境遇分析,企图功名兼具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以满洲贵族利益为转移的清统治者,不可能真正信任这些汉官。从贰臣入清后的职务分布即可看出清廷对这个群体的安排是别有用心的:大部分贰臣都任职于清廷的监察机构,任职御史或巡抚,职掌风宪。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贰臣建言献策,又不使其掌握实权;既可以以对原来文化与国情对满族统治者提供借鉴与提示,又可以从其言行体察其对新统治者的忠诚与否。另一方面,尽管大部分贰臣在新朝有机会施展抱负,但是背叛传统儒家“忠臣不仕二君”而带来的道德谴责,使他们不但背负压力人格分裂,而且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带来双重失落感。
【关键词】:清朝 贰臣 建言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9;D69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前言13-21
- (一) “贰臣”问题的由来13-14
- (二) “贰臣”问题研究综述14-17
- (三) 问题与价值17-21
- 一、 清初的“贰臣”士人21-34
- (一) 清初的“贰臣”群体21-28
- (二) 清初的“贰臣”建言28-34
- 二、 “贰臣”建言与清初政体建设34-45
- (一) 收拾人心——亦松亦紧,张弛兼济的施政总纲35-37
- (二) “下马治天下”——对汉族地主的拉拢37-40
- (三) 清承明制中典章与监察制度的完善40-45
- 三、 “贰臣”建言与清初政策走向45-55
- (一) 铲除明末弊政45-48
- (二) 谏阻清初弊政48-52
- (三) 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52-55
- 四、 “贰臣”之地位与罪谴55-65
- (一) 纠结的内心世界55-57
- (二) 真诚与虚伪之间57-60
- (三) “贡献即是罪过”60-62
- (四) 过责与罪遣62-65
- 余论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尚继武;对男权的冲击和消解——论《聊斋志异》女权伸张[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3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5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6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7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8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9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10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源;;性别与权力:清代女性参与京控案再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大伟;;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景观创作中的美学基因移植[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高大伟;;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景观创作中的美学基因移植[A];史苑撷萃:纪念北京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文集[C];2011年
4 哈斯巴根;;清初的巴克什与满蒙关系[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周喜峰;;黑龙江地区各民族与雅克萨战争[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周喜峰;;试论清政府早期对黑龙江各民族的行政管理[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8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9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3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4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