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
本文关键词: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而环境问题中的水资源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言,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是当前和今后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更影响到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能否顺利进行。鉴于此,本文利用文献记载并结合实地的考察尝试对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地区的河湖环境变迁进行梳理,并各选取自然和人文的一个方面,即从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水利建设的兴废这两方面对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地区的河湖环境变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为当前山西的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明清时期汾河中游的河湖环境表现出进一步的恶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河流水量减小,湖泊面积锐减;(2)河湖含沙量增大;(3)河流水情恶化,河道迁徙更加频繁。明清时期,在汾河中游地区河湖环境的剧烈演变的过程中,除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水利建设所导致的植被大面积遭受破坏和严重水土流失对区内河湖环境的变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内在明请时期的540多年内,平均每2.5年就发生一次洪灾,清代该区域的洪灾发生更为频繁,并且大的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相对集中,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几乎每隔十年之内就有至少4次洪灾发生。从洪灾的空间分布上看,太原盆地的中心部位及成了洪灾的多发地带,这与汾河干流的频繁决溢以及汾河与其支流间的乱流改道有重大关系,而汾河中游地区的边缘县区,如徐沟、寿阳,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较少且多与山区暴雨或山区暴雨引发的汾河支流暴涨有关。 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地区的水利建设进入了封建时代的高峰。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内水渠和堤坝两个重要因子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乾隆以后,汾河中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渠和堤坝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水渠的兴修对区内农业的灌溉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堤坝的建设对于区内农田和城镇的防护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土地开垦所加剧的河患对河渠和堤坝的建设也构成巨大的威胁,并给河渠和堤坝带来严重的破坏。
【关键词】:明清时期 汾河中游 河湖环境 水利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F426.91
【目录】:
- 目录5-7
- Contents7-10
- 中文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缘由13-14
- 1.2 学术史回顾14-17
- 1.2.1 国内外环境变迁研究回顾14-16
- 1.2.2 山西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研究进展16-17
- 1.3 研究方法17-19
- 1.3.1 史料分析法17
- 1.3.2 区域分析法17-18
- 1.3.3 社会学分析法18
- 1.3.4 实地调查法18-19
- 第二章 汾河中游地理环境概况19-22
- 2.1 自然地理概况19-20
- 2.2 人文地理概况20-22
- 第三章 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变迁22-32
- 3.1 明代以前汾河中游河湖环境变迁22-26
- 3.1.1 先秦时期22
- 3.1.2 秦汉时期22-23
- 3.1.3 魏晋时期23
- 3.1.4 隋唐时期23-24
- 3.1.5 宋金元时期24-26
- 3.2 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变迁26-32
- 3.2.1 河流水量减小,湖泊面积锐减26-27
- 3.2.2 河湖含沙量增大27
- 3.2.3 河流水情恶化,频繁迁徙改道27-32
- 第四章 明清汾河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及其分析32-37
- 4.1 引言32
- 4.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32-34
- 4.2.1 数据来源32
- 4.2.2 数据处理32-34
- 4.3 明清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析34-36
- 4.3.1 明清汾河中游洪涝灾害的时间变化34-35
- 4.3.2 明清汾河中游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35-36
- 4.4 对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研究的一点思考36-37
- 第五章 河湖环境变化下的地方应对:水利开发37-47
- 5.1 综述37-38
- 5.2 凿渠以灌: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地区的灌渠建设38-43
- 5.2.1 背景38-39
- 5.2.2 水渠的修建39-40
- 5.2.3 河患与水渠的废弃40-41
- 5.2.4 水资源的分配与纷争41-43
- 5.3 防不胜防: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地区的堤坝与河防43-47
- 5.3.1 堤坝的修建目的:保护农田灌溉和城防43
- 5.3.2 堤坝的修筑43-44
- 5.3.3 河患与堤坝的破坏44-46
- 5.3.4 堤坝的保护46-47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47-50
- 6.1 结论47
- 6.2 讨论47-50
- 6.2.1 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环境评价47-48
- 6.2.2 历史地理视野下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的一些问题48-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6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4-66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新阳;;山西汾河30年水质状况浅析[A];“发展民生水利 保障饮水安全”论文集[C];2009年
2 郑秀清;;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原;汾河中游湿地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通过验收[N];发展导报;2009年
2 曹英邋张琴琴;山西启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乔建彬;运城段:浑黑汾河水汇入黄河[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4 王海滨;山西提出:苦干10年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N];科技日报;2008年
5 乔建彬;太原:严禁在汾河干流非法采砂[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6 王继祖;禹——既修太原的圣王[N];太原日报;2007年
7 赵建军;全省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中游片区)现场观摩推进会召开[N];山西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樊晋铁邋见习记者 乔建彬;汾河之痛,拯救母亲河迫在眉睫[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丁洁;科学实施 修复生态环境[N];太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恩瑞邋段伟华;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全面启动[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帅;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李玲;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河湖环境与人类活动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苏慧慧;山西汾河流域公元前730年至2000年旱涝灾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振兴;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的植被变迁[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3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4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