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前期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7:14

  本文关键词:清前期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前期 江南地区 富民阶层 政治 经济 文化


【摘要】:中国古代“富民”阶层产生于唐宋,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重要力量,对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富民阶层历经唐、宋、元、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清朝的富民阶层继承了唐宋以来富民的特点,同时也演变出与以往富民不同的方面。 清朝上承古代,下启近代,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一个过渡阶段,既深受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也逐渐为近代思潮逐渐冲击,直接影响着清前期的社会各阶层。富民阶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成为了一股重要力量。加之江南地区自两宋以后就一直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代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一地区的富民数量最多、文化水平最高,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所以对清前期江南地区富民阶层进行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着手对清前期江南地区富民阶层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和研究,力图对这一特殊时期、特殊地域的富民阶层进行一个完整的研究。第一章概述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的产生、界定、特征、社会作用,简要钩沉传统社会富民阶层的基本状况。第二章到第四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对清前期江南地区富民阶层与统治者的关系、经济活动、文化思想、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述,考察了这个时期江南富民阶层的活动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第五章是总结了清前期江南富民阶层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指出富民阶层的发展对于当今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清前期 江南地区 富民阶层 政治 经济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6
  • 第一节 选题缘由9-10
  • 一、 重要性和必要性9-10
  • 二、 个人学术兴趣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0-14
  • 一、 国内研究11-13
  • 二、 国外研究13-14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4-16
  • 一、 研究内容14-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的基本状况16-24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的产生16-19
  • 一、 历史渊源17-18
  • 二、 历史影响18-19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的界定19-22
  • 一、 富民阶层的经济特性20-21
  • 二、 富民阶层的文化特性21-22
  • 第三节 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的社会影响22-24
  • 一、 积极作用22-23
  • 二、 消极因素23-24
  • 第三章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与统治阶级的关系24-40
  • 第一节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与统治阶级的统一24-34
  • 一、 统治阶级对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的政策扶持24-32
  • 二、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对统治阶级的经济资助32-34
  • 第二节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与统治者的对立34-40
  • 一、 统治阶级对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的压制34-37
  • 二、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对统治阶级的反抗37-40
  • 第四章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的经济活动40-62
  • 第一节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形成背景40-47
  • 一、 民族大统一的稳定时期40-42
  • 二、 人口的大发展时期42-45
  • 三、 城镇经济和工商业的活跃时期45-47
  • 第二节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的主要经济形式47-53
  • 一、 商贩活动——以徽商为例47-50
  • 二、 手工业营生50
  • 三、 聚众开矿50-52
  • 四、 入山制茶52-53
  • 第三节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的经济思想53-62
  • 一、 自为论53-55
  • 二、 保富论55-58
  • 三、 工商兼本论58-60
  • 四、 科技富民论60-62
  • 第五章 江南地区“富民”阶层的文化教育62-74
  • 第一节 文化解构62-66
  • 一、 贾而好儒62-63
  • 二、 言传身教63-65
  • 三、 文化传播65-66
  • 第二节 城乡教育66-70
  • 一、 重视启蒙教育66-69
  • 二、 资助教育机构69-70
  • 第三节 家学传承70-74
  • 一、 重视家学传承70-71
  • 二、 守护家学流传71-72
  • 三、 促进家学融合72-74
  •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74-89
  • 第一节 结论74-86
  • 一、 “富民”阶层的政治民主化74-82
  • 二、 “富民”阶层的经济自由化82-83
  • 三、 “富民”阶层的文化多元化83-86
  • 第二节 启示86-89
  • 一、 “先富”与“后富”的关系86
  • 二、 “先富”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86-87
  • 三、 “先富”的积极意义87-89
  • 结语89-90
  • 参考文献90-95
  • 一、 文献类90-92
  • 二、 今人著作92-93
  • 三、 研究论文93-9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莉;梁启超论新民德与国民生计[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2 陆贤涛;论徽商的家庭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3 杨国强;儒学的衍变和清代士风[J];史林;1995年01期

4 陶德臣;中国古代的茶商和茶叶商帮[J];农业考古;1999年04期

5 冯尔康;;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J];徽学;2000年00期

6 宫保利;;清初对江南缙绅的政策及其变化[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8期

7 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8 谢灼华;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0年01期

9 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J];中国法学;1996年05期

10 李欲晓;富国论与富民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43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43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