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九品中正制及其对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19 07:11

  本文关键词:论九品中正制及其对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九品中正制 校长实名推荐制 清议 中正


【摘要】:九品中正制作为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它上承察举制,下接科举制,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由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阶段,也是由考察推荐方式向考试方式过渡的阶段。九品中正制延续和发展了察举制,将察举制的考察推荐方式发展到了巅峰,制定了严密的考察推荐机制和明确、细致的推荐标准,其对考察推荐方式的人才选拔制度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而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为一种新的考察推荐方式的自主招生制度,其实质上也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因此,在其实行中可以借鉴九品中正制的经验教训。本文就是以“推荐”和“考察”为纽带将九品中正制与校长实名推荐制联系起来,将九品中正制和校长实名推荐制看成由推荐者、推荐对象、推荐机制和推荐标准构成的两个系统,通过对九品中正制的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校长实名推荐制实行中遇到的问题来对二者的推荐者、推荐对象、推荐机制和推荐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进而得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以解决校长实名推荐制实行中遇到的问题。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一、九品中正制的产生背景。主要从九品中正制产生前察举制实行中出现的问题的角度来论述九品中正制的产生背景的。 二、九品中正制产生时的构成。主要将九品中正制看作是包括推荐者、推荐对象、推荐标准和推荐机制四个方面问题的人才选拔系统,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品评对象、品评标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来看九品中正制产生时的构成。 三、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主要论述九品中正制的组织机构、品评对象、品评标准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随着朝代的更替和门阀士族的兴盛发生的演变。 四、九品中正制的评价。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九品中正制进行评价。五、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基本概述。主要从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产生背景、运 行机制和实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论述。 六、九品中正制对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启示。主要从九品中正制与校长实名推荐制在推荐者、推荐对象、推荐标准和推荐机制的比较分析来论述校长实名推荐制实行中可以借鉴九品中正制的经验教训,进而解决其在实行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九品中正制 校长实名推荐制 清议 中正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绪论7-21
  • (一) 研究缘起7-8
  • (二) 研究意义8-9
  • (三) 核心概念界定9
  • (四) 文献综述9-17
  •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7-21
  • 一、九品中正制的产生背景21-23
  • 二、九品中正制产生时的构成23-31
  • (一) 组织机构23-28
  • (二) 运行机制28-29
  • (三) 品评对象29
  • (四) 品评标准29-31
  • 三、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31-38
  • (一) 中正职责的单一化倾向31-33
  • (二) 中正选任忽视德才要求的倾向33-34
  • (三) 品评标准的门第化倾向34-36
  • (四) 清议监督作用实现形式的惩罚化倾向36-38
  • 四、九品中正制的评价38-40
  • 五、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基本概述40-43
  • 六、九品中正制对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启示43-48
  • (一) 明确校长的推荐职责与评审标准,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43-44
  • (二) 制定明确、细致和可操作的学生推荐标准44-45
  • (三) 扩大和调整推荐对象的范围,做到教育公平45-46
  • (四) 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完善监督机制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育豹;;郭沫若慧眼荐“奇才”[J];公关世界;2010年03期

2 陈莹;;王氏门风与东晋文艺对政治的疏离[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陈慧;;英语作文题二例[J];高中生;2011年12期

4 汤慧玲;;论汉晋之际颍川陈氏家族的兴起[J];天中学刊;2011年04期

5 胡跃杰;;南朝时期察举制的复兴与科举制的萌芽——读《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有感[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6 许圣义;许昌浩;;科举制度佚事[J];教育;2011年22期

7 李爱军;牛君仪;王宝红;;汝南姓氏源流及郡望堂号文化初探[J];天中学刊;2011年04期

8 廖晓晴;;论清入关前的科举制[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9 孙玲玲;;从武则天的崛起看关陇集团的荣与衰[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10 王海虎;;浅析唐太宗修撰《氏族志》的原因及其启示[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华;;九品中正制性质刍议[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施克灿;;传统选士制度的演进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徐晓望;;闽台社会的五缘纽带[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欣;;西晋的历史地位[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连心豪;;宋儒与谱牒之学[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葭森健介;;门阀“贵族”支配及“清”的理念[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牛致功;;柳芳及其史学[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10 郭丰;肖志斌;;中国光伏标准现状及未来展望[A];中国电池行业二十年发展历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涛;校长推荐制并非洪水猛兽[N];法制日报;2011年

2 刘义昆;校长推荐制 关键是公平[N];光明日报;2011年

3 张燕;北大“校长推荐制”缺乏公平保障机制[N];中国商报;2011年

4 记者 王庆环;北大公布“实名推荐制”名单[N];光明日报;2011年

5 沈旅 峻峰;我省将对教育旅行市场实行推荐制[N];江苏经济报;2000年

6 记者 李江涛;北大:明年“实名推荐制”学生降分幅度加大[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张渤涛 杨章锁;河北雄县 “全委推荐制”选拔过硬干部[N];人民日报;2005年

8 周伟明;苏州试行诚信旅游单位推荐制度[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鹰远;尚不成熟的“推荐制”不该急着推广[N];工人日报;2010年

10 周欢;“内部推荐制”为何在高科技企业招聘中受青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东洋;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相飞;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锦波;名教与自然之辨初探[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明富;论九品中正制及其对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兆飞;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3 姚翔;“校长实名推荐制”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单明星;探析九品中正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D];烟台大学;2008年

6 胡新良;中国古代荐举连带责任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王东洋;魏晋北朝考课制度探讨[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Pr;高校招生推荐录取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骏;三国人才选用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孙文祝;陶侃和东晋初年政治[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5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