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东南地区族群关系综说
本文关键词:六朝时期东南地区族群关系综说
【摘要】:受地形地貌大势和中古气候变迁的影响,六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移民时代。秦朝大移民主要指其规模大(数量、距离),"政府操作"刚性大;六朝大移民的特点则是时间延续性长,对政治体制和族群关系影响巨大而深远。就东南族群关系而言,当时南渡、土著人口的"蛮化"和南方蛮族、"蛮区"的汉化两种倾向相互纠叠,闽中地区则直到隋唐时期非汉族群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研究这一时期东南地区包括闽中一带的历史,对此亟当给予应有的关注。
【作者单位】: 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东南地区 闽中 非汉族群
【基金】:福建省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2010H204)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六朝时期中国北方、南方的少数民族构成都相当复杂,姑且以“胡”“蛮”分别作为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本文试图综合各家新锐之见,以南、北中国胡、汉、蛮交错下的总体族群形态为背景,讨论这个时期东南地区的族群关系和族群结构,又以东南族群形态为参照,粗窥六朝隋唐闽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支平;;从历史向文化的演进——闽台家族溯源与中原意识[J];河北学刊;2012年01期
2 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0年03期
3 陈支平;;回归学术主体性:东南民族研究的三个省思[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4 田余庆;;暨倂案及相关问题[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5 张泽洪;魏晋南朝蛮、僚、俚族对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02期
6 高敏;试论孙吴建国过程中北方地主集团与江东地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陈支平;;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逆向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嵩;;试论世家大族对孙吴政权的不利影响[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顾向明;论张}[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罗新;;王化与山险——中古早期南方诸蛮历史命运之概观[J];历史研究;2009年02期
4 李益彬;;福建省语言地理特征探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2期
5 张芸;王彬;;福建历代名人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莎;王彬;;闽台古市镇的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泽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赋税考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陈宗振;试释李唐皇室以“哥”称父的原因及“哥”、 “姐”等词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9 方高峰;;六朝少数民族人口蠡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3期
10 陈支平;;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逆向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祁刚;八至十八世纪闽东北开发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珍;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利娜;唐末五代江西经济开发[D];辽宁大学;2011年
3 翟清伟;孙吴君臣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叶纯亮;明清大闽江口区域市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冬阳;孙权时期孙吴战略决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贾小军;有关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潜龙;六朝时期江西经济开发若干问题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娜;宁德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小勇;论长江防线与东吴政局[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宏亮;孙吴外交思想述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支平;;从历史向文化的演进——闽台家族溯源与中原意识[J];河北学刊;2012年01期
2 张寿祺;关于侗族名称的来源问题[J];民族研究;1982年03期
3 罗庆康;试论西汉徭役制度的特点[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鹏飞;“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J];学术研究;1997年01期
2 李亚东,宋豫秦,,雷兴山,韩建业;试论豫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与古农业形态[J];中原文物;1996年04期
3 李莉;;社科文摘[J];百科知识;2007年12期
4 ;1993年《中国农史》(第12卷)总目录[J];中国农史;1993年04期
5 刘秋根;高屋建瓴 宏观会通——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评介[J];史学月刊;2005年11期
6 林拓;从化外之地到两个文化带的相继发育─—宋代以前福建文化地域格局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1期
7 王尚义;;汉唐时期山西文人及地理分布及其文化发展之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8 束有春;首届大禹学术讨论会综述[J];浙江学刊;1995年04期
9 张君梅;;从民间祠祀的变迁看三教融合的文化影响——以晋东南村庙为考察中心[J];文化遗产;2011年03期
10 魏秦;福建有否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骁军;;古代的首都圈及其有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凤芹 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N];西部时报;2007年
本文编号:1077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7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