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海防政策与登州海防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22 09:29

  本文关键词:明代海防政策与登州海防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明朝 登州 海防政策 海防建设 倭寇 卫所


【摘要】:登州作为中国北方为数不多的重要港口之一,在维护祖国海防,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战国时期登州就是齐国的主要港口。登州港海防建设第一次高潮始于北宋,当时为抵御辽国而在登州修建了一系列军事要塞,刀鱼寨便是其典型代表。到了明朝,倭寇对于中国沿海的侵扰不断,登州作为拱卫京师的重镇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登州的海防建设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登州在这一时期的海防建设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明朝海防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洪武时期在全国施行了海禁政策及卫所制度,海禁政策及卫所制度下登州卫等沿海卫所的建立、登州水师、登州水城及登州各地营寨堡垒的建设都极大地增强了登州在这一时期的海防力量,对于抵御倭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军事设施的建设为登州日后抗倭打下坚实的基础;永乐时期迁都北京,作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地域,登州海防建设更加得到强化,登州营及备倭都司府的建立加强了对于登州地区备倭力量的统辖管理,加强巡海,主动出击巡歼倭寇使得倭寇自此百年不敢犯边;明朝中期国力日衰,沿海卫所兵力空虚,设备陈旧,这一时期的海防建设较之明代前期有较大的削弱,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进行弥补,但是这在很大从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倭寇乘势重新肆虐于中国沿海,应对这种形势,明政府采取募兵制来代替卫所制,同时在水师建制上实行了营哨制,这两种制度相得益彰,对于抵御倭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朝后期登州的海防建设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因为日本发动的侵朝战争及后来后金政权的崛起而使登州海防愈发重要。在这一时期登州作为援朝及援助辽东的后勤基地在人员物资供给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及在对抗后金政权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朝政府不仅不断加强登州的海防建设,而且更以登州作为整个山东的战略重心加以开发。崇祯年间在登州设立的火炮营更是登州军事装备及军事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无奈孔有德叛军对于登州的毁灭性打击使得明朝政府训练火器精兵的努力毁于一旦。随着明朝政府在清军及农民起义军的双重打击之下摇摇欲坠,登州的海防建设在有明一代也宣告结束。 从抗倭的角度来说,明朝政府实行的海防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也应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政策存在的弊端。 海禁政策在客观上造成的闭关锁国使得明朝政府失去了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机会,在海洋时代到来之前失去了跟随世界潮流的机会。这种固步自封的政策也深刻地影响了数百年后的中国。登州在这一政策影响下海外贸易几乎停滞,这严重影响了登州经济的发展,从侧面也对海防建设起了消极作用;明代中后期卫所的空虚对于登州沿海军事力量是极大的削弱,,也不利于登州海防建设;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也极大地影响了登州的海防建设,这使得登州的海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能按照一个长期的规划进行系统的建设,从长远来说是不利的。
【关键词】:明朝 登州 海防政策 海防建设 倭寇 卫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E291;K24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前言11-14
  • 1 明代以前的登州及其海防14-18
  • 1.1 登州地理位置及其建制沿革14-15
  • 1.2 明代以前登州海防15-18
  • 2 明代前期的海防政策与登州海防建设18-36
  • 2.1 明代前期海防的背景18-21
  • 2.2 洪武时期的海防政策21-24
  • 2.2.1 外交政策21-22
  • 2.2.2 经济政策22
  • 2.2.3 海禁政策22-23
  • 2.2.4 卫所制度23-24
  • 2.3 洪武时期登州海防建设24-29
  • 2.3.1 设立登州府24-25
  • 2.3.2 设立登州卫25
  • 2.3.3 修缮水城25-27
  • 2.3.4 沿海巡检司及城池堡垒的建设27-28
  • 2.3.5 加强水师建设28-29
  • 2.4 洪武时期登州海防效果及政策评价29-31
  • 2.5 永乐时期的海防政策31-32
  • 2.5.1 海禁的放宽与外交政策的调整31-32
  • 2.6 永乐时期登州海防建设32-34
  • 2.6.1 建立登州营32-33
  • 2.6.2 建立备倭都司府33
  • 2.6.3 加强巡海,主动出击巡歼倭寇33-34
  • 2.7 永乐时期登州海防效果及政策评价34-36
  • 3 明代中期的海防政策与登州海防建设36-47
  • 3.1 宣德至正德时期的海防政策36-37
  • 3.1.1 卫所制度弊端凸显36
  • 3.1.2 海禁政策的施行及巡海制度的荒废36-37
  • 3.2 宣德至正德时期登州海防建设37-39
  • 3.2.1 登州兵力部署37-38
  • 3.2.2 整顿吏治,加强官员管理38-39
  • 3.2.3 登州水师力量削弱39
  • 3.3 嘉靖时期的海防政策39-43
  • 3.3.1 海禁政策与倭寇40-41
  • 3.3.2 实行募兵制41-42
  • 3.3.3 实际行营哨制42-43
  • 3.4 嘉靖时期登州海防建设43-47
  • 3.4.1 军力部署情况43-45
  • 3.4.2 登州水师建设45-46
  • 3.4.3 戚继光在登州46-47
  • 4 明朝后期的海防政策与登州海防建设47-56
  • 4.1 万历朝鲜战争下的登州海防48-51
  • 4.1.1 登州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48-49
  • 4.1.2 万历朝鲜战争背景下的登州海防建设49-51
  • 4.2 “三方布置”下的登州海防51-53
  • 4.2.1 登州在“三方布置”中的地位51-52
  • 4.2.2 “三方布置”下登州的海防建设52-53
  • 4.3 “登莱事变”下的登州海防建设53-56
  • 结论56-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历69
  • 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春;;明朝名将谭纶的军事思想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曾红玲;;明清海防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

3 戚海莹;;洋员与北洋海军的创建和发展[J];学术研究;2010年08期

4 马金旗;中日两国近代海防理论和政策之比较[J];军事历史;1991年05期

5 赵红;;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山东海防建设[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田海林;;开拓中国近代海防史研究的新领域——王宏斌《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评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季云飞;同光之交“海防议”中若干问题辨析[J];学术界;1992年03期

8 栾亮;;中法战争前后的海防支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陈静;;福建船政与台湾海防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9年07期

10 覃寿伟;;从筹办铁甲船看沈葆桢的近代海防经略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欣;;清朝关于海防建设的两次讨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卢建一;;福州海防思想研究[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范中义;;论嘉靖年间倭寇的性质[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4 王日根;沈冬丽;;明末至清代诏安地方防御体系设置及其变迁[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德信;;嘉靖年间海防重建与倭寇溃败——兼及中日关系变化与断绝[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6 周雪莉;;沈葆桢与赴欧军事留学[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晁中辰;;论明代海禁政策的确立及其演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8 方毓宁;;铁锚固海疆——沈葆桢的海防思想与保台措施[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白斌;王慕民;;明代朱纨海禁政策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韩文琦;;沈葆桢与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邱大军 特约记者 吴可义;全国政协来琼考察边防海防建设[N];海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荧瑶 实习生 林宜思;全面提高海防建设和管控水平[N];台州日报;2011年

3 刘伦富;遂行海防工作各项任务 实现海防“维权”“维稳”工作目标[N];钦州日报;2011年

4 耿联;加强海防建设 构建平安和谐江苏[N];新华日报;2007年

5 刘庆发、朱松涛、特约记者陈瑞跃;连云港探索海防建设与管理新路子[N];中国国防报;2002年

6 ;支持船舶工业 加强海防建设[N];中国船舶报;2002年

7 缪毅邋谢北平 特约记者 王绍云;举行“海防模范女炮排”命名大会[N];中国国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冬 谢秋林;加强边海防建设 努力创造和谐发展环境[N];丹东日报;2007年

9 李静 李志俭;明末清初海禁政策对北海的影响(上)[N];北海日报;2010年

10 朱小兵;加强海防基础设施建设[N];台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D];山东大学;2007年

2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徐磊;清政府的对日情报收集研究(1871-1894)[D];吉林大学;2013年

4 郭婕;明代商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贺琛;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冬青;明朝朝贡体系与十六世纪西人入华策略[D];复旦大学;2005年

8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朱法武;外力冲击下的中琉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健;明代海防政策与登州海防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张德全;明代海防文献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廖春潮;明代倭寇与闽东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辉;明代基层海防战区地理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邵晴;明代山东半岛海防建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郭学礼;明朝中日走私贸易关系探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王栋;中国海防历史文献概观[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刘海峰;嘉、道时期海防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谢君;明清小说与倭寇[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晓颖;谢杰与《虔台倭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7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77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