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唐、北宋《山东通史》入传人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23:18

  本文关键词:唐、北宋《山东通史》入传人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入传人物 时空分布 升降变化


【摘要】:正史列传人物多为一时之翘楚,可称之为人才。他们的产生和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故而我们可以从人才地理分布的角度来考察、认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状况。有鉴于此,本文决定以“唐宋时期山东籍列传人物”为研究课题。通过分析唐宋两朝山东籍列传人物分布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以考察唐宋两朝山东人才的分布概况,剖析人才的分布与经济、文化教育的关系,揭示区域人才分布的规律性,并结合唐宋时期社会的变化,分析北宋中后期山东人才地位急剧下降的必然性。 本文对唐宋山东地区入传人物的研究,以地理分布、时间分布及唐宋间的区域人才地位升降变化为重点,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两《唐书》及《宋史》中山东籍入传人物进行统计,同时以籍贯地为标准进行归类,,进而制表考察唐宋时期区域人才分布的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第二章论述贝博地区在唐宋间人才地位的变化。隋唐时期,贝博地区世家大族林立,人才辈出,这一地区成为当是山东人才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至北宋一朝,这一地区却成为山东地区入传人物最少的几个州府。原因有三:一是地处南北交战前线,经济发展不利,加上军事需要,负担较重;二是黄河水灾频繁,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了不少困扰;三是魏晋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在唐末已经消失殆尽,士族的没落,造成这一地区社会风尚发生转型。 第三章论述北宋密州地区人才的崛起。与贝博地区人才地位急剧下降相比,密州(今山东诸城)地区在唐宋之际人才地位迅速上升。唐代密州没有入传人物,至北宋时期则有12位入传人物出现,其中缘由值得我们考察。 第四章概述山东其他地区的人才分布状况。其中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文化教育传统而成为人才密集分布的地区;相对而言,鲁东半岛地区及鲁南地区则因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以及区域文化风尚的影响,人才较少。 第五章主要讲述唐宋五百年间山东籍入传人物在全国入传人物中地位的升降变化。唐代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山东人物占全国人物总数的9%,安史乱后这一比重下降到6%;北宋前期,山东地区入传人物占全国总比重的15%,是唐宋数百年间山东地区人才地位最高的一个时期。这一局面的出现既与山东地区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有关,也与北宋前期的政治格局和统治政策紧密相关;北宋后期,山东地区入传人物仅占全国同期总量的4%,人材地位急剧下降。事实证明,这一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北宋中后期江南士子在科场上的表现已经全面压过了山东士子。
【关键词】: 北宋 入传人物 时空分布 升降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2;K24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1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8
  • 二、研究现状8-10
  • 三、创新与不足10-11
  • 第一章 唐宋时期山东籍正史入传人物统计分析11-16
  • 第一节 唐宋时期山东籍正史入传人物分布统计11-13
  • 一、唐宋山东入传人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2
  • 二、唐宋山东入传人物的时间分布特征12-13
  • 第二节 唐宋时期山东各地区入传人物的升降变化13-15
  • 小结15-16
  • 第二章 贝、博州人才在唐代的兴盛及其宋代之衰16-25
  • 第一节 贝、博二州魏晋时期人才溯源16-17
  • 第二节 唐代贝博人才鼎盛的地域背景17-21
  • 一、唐代贝博地区士族的发展17-18
  • 二、贝博地区发达的社会经济18-20
  • 三、贝博地区雄厚的文化教育基础20-21
  • 第三节 贝博州人才宋代衰落之由21-25
  • 一、士族之衰亡21-22
  • 二、经济压力巨大22-23
  • 三、文化之没落23-25
  • 第三章 密州地区人才在宋代的崛起25-32
  • 第一节 宋代密州地区正史入传人物25
  • 第二节 宋代密州地区人才崛起之原因分析25-32
  • 一、唐宋两代选官方式的差异25-26
  • 二、晚唐五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与密州的经济崛起26-29
  • 三、密州入传人物增多的文化机制29-31
  • 四、结论31-32
  • 第四章 唐宋山东其它地区人才分布及变迁32-49
  • 第一节 唐宋鲁西南地区入传人物分布及其变化32-38
  • 一. 发达的区域经济32-34
  • 二. 唐宋鲁西南的教育文化传统与社会风尚34-38
  • 第二节 唐宋鲁中地区人才分布及其变化38-43
  • 一、发达的农工商业38-40
  • 二、青齐地区的文化教育与社会风尚40-43
  • 第三节 鲁北、鲁东之登莱与鲁南地区人才分布及其变化43-49
  • 一、鲁东、鲁南人才稀少之原因分析43-46
  • 二、鲁北三州人才稀疏之缘由46-49
  • 第五章 唐宋山东入传人物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社会背景49-59
  • 第一节 唐朝山东人物的时间分布特征49-53
  • 一、唐前期的山东入传人物49-51
  • 二、唐后期的山东入传人物51-53
  • 第二节 北宋山东籍入传人物的时间分布特征53-59
  • 一、北宋前期山东籍入传人物的鼎盛53-55
  • 二、北宋中后期入传人物的衰减55-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茂莉,胡兆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J];地理学报;1998年06期

2 刘锡涛;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程民生;论宋代河北路经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邓小泉;唐代科举人才区域分布的教育因素[J];南都学坛;2004年04期

5 高凤林;隋唐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6 张熙惟;论宋代山东经济的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7 吴铮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8年02期

8 华林甫;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J];史学月刊;1995年03期

9 朱玉周;崔耕虎;;宋代东平梁颢家族兴盛原因析论[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照东;马章安;;宋金元时期山东行政区划的变迁——古代山东政区地理研究之一例[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劲松;北宋书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泗洲;清代山东进士地域分布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增祥;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大明;北宋山东地区的人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0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80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