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崛起与“中国学”的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7-10-23 01: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崛起与“中国学”的本土化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崛起 中国学 本土化


【摘要】:近年来,"中国崛起"成了国际学术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是当前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构建"中国学"要注重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思维方式,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加强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研究,提高"中国话语"的吸引力,使"中国学"真正成为本土化的以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为对象的研究中国的学问。
【作者单位】: 《新华文摘》杂志社;
【关键词】中国崛起 中国学 本土化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一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①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贸易总量占全球近1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晓虹;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行龙;;克服“碎片化” 回归总体史[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3 何培忠;;国外中国研究的发展及学科的称谓[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5期

4 郑杭生;黄家亮;;“中国故事”期待学术话语支撑——以中国社会学为例[J];人民论坛;2012年12期

5 温儒敏;;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6 汤一介;;“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新视角[J];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7 周晓虹;;“中国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义[J];学术月刊;2010年09期

8 詹福瑞;;“经典”的属性及价值[J];文艺研究;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副主任、研究员 李忠杰;[N];北京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段洁滨;;国际交换中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国外思想库——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重庆图情研究;2011年04期

3 牛学智;;自由的文学及文学的自由——刘川鄂的“自由主义”文学研究及批评观[J];当代文坛;2009年01期

4 吴原元;;略论中美对峙时期美国的中国研究[J];东方论坛;2009年03期

5 金龙云;;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美国外交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2年01期

6 易鑫;;再谈资本主义萌芽[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7 刘希全;美国政府对外决策中的非政府因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钱皓;;兰德公司与美国对华军事政策研究[J];国际观察;2005年06期

9 钱皓;;布鲁金斯学会与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J];国际观察;2006年03期

10 张春;思想库与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J];国际论坛;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艳中;;地方政府借脑引发的“外脑”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李艳中;;地方政府借脑引发的“外脑”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试探[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6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建立;民国时期租栈制度在苏南的动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8 马军;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复旦大学;2004年

9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狄会深;美国思想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珏;美国思想库在国内报纸中的涉华舆论框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欣华;明代疫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赖泽帆;美国思想库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颖华;珀金斯的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黎秀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商会与国货运动研究(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迅;海外汉学中的“顾彬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德文;;中国研究三十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2 费孝通;;我看人看我[J];读书;1983年03期

3 沟口雄三;作为“态度”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5年04期

4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J];读书;2006年09期

5 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7年03期

6 黄育馥;从性别的视角看美国的中国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萧俊明;北欧中国学追述(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桑兵;;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J];近代史研究;2010年02期

9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J];近代史研究;2010年02期

10 刘东;熬成传统——写给《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十五周年[J];开放时代;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正建;韩国第19次中国学国际学术大会在汉城召开[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12期

2 汝信;开拓进取,促进国外中国学研究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宋志坚;;“国学热”三题[J];领导文萃;2009年07期

4 王红续;;伦敦亚非学院里的“中国学”[J];国际社会与经济;1994年06期

5 谢俊美;韩国中国学和闵斗基的中国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6 周荣;;学识与事实:中西会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童岭;;那珂通世、林泰辅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学界[J];文史知识;2009年05期

8 江宏伟;;1990~2010年俄罗斯的中国经济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付洪;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学界思想嬗变述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王次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传统中国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李岩松;;北京大学非学位留学项目组织形态创新实践初探——以“中国学”项目为例[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王建平;曾华;;美国战后中国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4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辉 厦门大学;往复于日本学与中国学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范勇鹏 王婧怡 译;中国需建立本土化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宋晖 杨阳;交融中的“中国学”、“国际中国学”与“汉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马献忠 李玉;从学术文化理论上为人类作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柏思德(Kjeld Erik Brodsgaard)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欧洲中国学5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主持 吴子桐;材料、方法与视角[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吕杰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局外人”反思与“局内人”自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梅;真实中国需要多样呈现[N];人民日报;2010年

9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 陈昕;中国崛起的文明因素[N];文汇报;2011年

10 记者 曹玲娟;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杰;“晚期帝制中国”与“早期现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慧;怀履光及其汉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范秀英;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D];延边大学;2010年

7 翁圣[

本文编号:1080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80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