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流官对右江流域文化的改造

发布时间:2017-10-24 09:17

  本文关键词:清代流官对右江流域文化的改造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流官 右江流域 文化改造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改土归流后,流官如何改造右江流域文化的研究,讨论其实施这一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明初,朝廷就已在广西右江流域开展“改土归流”工作,但在改流与维持土司统治的官员争论中,其流官设置和学校创建在右江基本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来看,以王守仁对田州复流为土的处置办法,最为典型;他认为一方面是流、土官之争,一方面是土属民众,难以教化。这一问题,在清代得到了很好解决。 清代在右江的改流,始于清康熙年间,在雍正年间掀起高潮。虽然也有能否被教化的争议,但在雍、乾两代皇帝及鄂尔泰、岳钟琪、张广泗等人的主持下,广西主要的土司势力泗城、镇安等都在此间被废除;流官统治实现后,当地人民也被登记在册,成为国家的编户。基于朝廷的要求及其所受儒家教育的影响,流官上任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教化——人心——风俗;而且能否被教化也成了其是否为“国民”的重要标准。 以儒家价值观念改造右江文化,有很多形式;但流官主要选择兴办学校、建立国家坛庙体系及举行祭祀活动和加强对民间风俗的控制几个方面。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利用公余充当教官,亲身执教,对于培植地方文风起到了很好作用;而在创建坛庙等相关活动中,反映了流官传播忠孝仁义、重农等儒家思想,但加强民间风俗管理方面,他们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些丝毫不影响流官在民族地区建立与内地整齐划一的教化模式的进程。当然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而且也成为民国特别是新桂系治下开展新一轮民族文化改造的重要原因。 总之,推动流官制度在右江及其他民族地区的建立,朝廷并不是以扩大其财源为唯一目的,也包括以儒家文化对当地民族进行改造,使其摆脱“禽兽”的处境,实现“以夏变夷”等目标;而作为确保流官统治的善后措施,文化改造对于保证流官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对流官改造右江文化的评价需要回归流官制度之下,而且流官在其中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清代 流官 右江流域 文化改造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17
  • 一、本文要探讨的问题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4
  • 三、相关概念说明14-15
  • 四、史料与方法15-16
  • 五、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6-17
  • 第一章 改土归流与流官17-25
  • 一、改土归流17-22
  • 1.羁縻制度下的广西17
  • 2.明代广西土司与改土归流概况17-19
  • 3.清代广西土司与改土归流概况19-22
  • 二、清代广西右江流域设置的流官22-25
  • 1.清代广西右江流域流官的基本情况22-23
  • 2.基层流官的文化职责23-25
  • 第二章 儒学对广西右江流域的渗透25-40
  • 一、秦汉至明代广西地区的学校体系25-26
  • 1.羁糜——土司时期广西学校建设情况25-26
  • 2.明代流官治下右江部分地区学校的创建26
  • 二、清代右江流域学校体系的建立26-36
  • 1.学校体系的建立26-31
  • 2.教学体系的完善31-35
  • 3.兴学经费问题35-36
  • 三、儒家理念下的改革“陋俗”活动36-40
  • 1.右江流域的民族“陋俗”36-38
  • 2.流官革“俗”的措施38-40
  • 第三章 正神体系的构建与右江流域民族信仰40-50
  • 一、坛庙与国家祀典40-45
  • 1.坛庙与祀典的国家规范40-41
  • 2.清代坛庙与祀典在右江流域的推行41-44
  • 3.祀典经费的支出44-45
  • 二、流官对右江流域民族信仰的改造45-50
  • 1.右江流域宗教概况45-47
  • 2.流官对土民信仰的态度47-50
  • 第四章 清代对右江流域的文化改造的影响50-57
  • 一、文化改造与国家认同50-54
  • 1.流官与文教事业的兴盛50-52
  • 2.土民的“国家”意识52-54
  • 二、部分“陋俗”改革失败的原因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4
  • 一、史料类59-61
  • 1.正史、政书59
  • 2.地方志、文集、石刻碑文59-61
  • 二、论著类61-64
  • 1.著作61-62
  • 2.论文62-64
  • 后记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愉;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谭其骧;关于隋南宁州总管府唐剑南道的南界问题──答云南大学来件《隋代初唐南诏三幅图在爨地南部的边界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顾有识;壮族的文道教与武道教[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顾有识;壮侗语诸族梅山教人物神祗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黄家信;壮族的英雄、家族与民族神:以桂西岑大将军庙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范同寿;西南各族土司制度的瓦解与清代前期的改土归流[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7 陆平舟;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J];南开学报;2005年05期

8 麦思杰;;神明信仰与边疆秩序——宋明时期广西伏波信仰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9 白耀天;;“郎(狼)兵”说[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介;;宋代僮族地区在士官统治下的经济形态[J];中国民族;1963年Z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忠慧;右江地区“岑氏土官”信仰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8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88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