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我国当代外交实践
本文关键词:国学与我国当代外交实践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工作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外高层领导人常将国学知识大量运用到外交实践之中。"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这五方面的国学知识,都在我国当代外交实务中得到具体运用。目前在外事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领域,我们理应更加重视对青年学生、翻译人员以及外交官员加强国学知识教育,健全其国学素质,为21世纪我国国际关系、外交事务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关键词】: 国学 外交 国学教育
【分类号】:D820;K207.8
【正文快照】: 广义国学包括中医、古代建筑以及琴棋书画等等。狭义国学应如《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1](P.482)晚清大学者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将国学解读为五方面:一小学,二经学,三史学,四诸子,五文学。按太炎先生的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承鹄;构思奇妙 情真词切——读屈原诗《湘夫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钟仕伦;萧绎思想体系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4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6 曾维加;道教传播中的语言媒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赵玉玲;类书与中国封建统治[J];图书与情报;2005年04期
8 张东华,刘伟;荆州之争与吴蜀关系新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慈波;温庭筠绮艳诗刍议[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朱世业;试论隋炀帝杨广的文学成就[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怀甫;王定邦;;共产党培育了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2 洪德铭;;陈毅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创[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3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8 张君梅;从玄解到证悟[D];复旦大学;2004年
9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10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平;沈Oz期诗集与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洪伟;东晋门阀政治与东晋玄言诗[D];湘潭大学;2002年
3 赵磊;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正海;魏晋自然观与山水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谭宝刚;先秦法家及其思想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巧霞;试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D];河北大学;2003年
7 张学成;白居易矛盾心态简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瑞平;魏晋南北朝挽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熙熙;唐代题画诗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林长真;双关语英汉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明;;用好外事资源 凝聚对外工作合力——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J];党的建设;2010年10期
2 ;2011.07商旅提醒[J];商务旅行;2011年07期
3 何方;丁东;鲁利玲;;何方:亲历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转折(上)[J];人物;2011年07期
4 唐家璇;;新任外长首次出访——印尼之行[J];湘潮(上半月);2011年08期
5 ;一周人物[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1期
6 ;一周人物[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6期
7 何三畏;;“革命公房”如何传承?[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7期
8 鞠维伟;;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的历史考察[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9 ;见证·亲历 将军大使出征记 真实记录新中国第一批外交使节 共和国的将军大使(下)[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09期
10 高国卫;高广景;;中印建交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东;;从1990-2001年中泰政府间互访看中泰外交[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吴瑛;;议程与框架:西方舆论中的我国外交话语[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黄纪莲;;早期中苏国家关系概述(1917~1924)[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董玉梅;栾锦萍;;浅谈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5 张勉励;;关于新中国处理中英旧条约之初探[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颖;;毛泽东与建国之初的中英建交谈判[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勉励;;毛泽东与新中国对外谈判建交工作的开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罗敏;;战后中国对越政策的演变——以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9 柳媛;;民间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牛慧清;;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现存问题剖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富慧;外交部向法方交涉[N];人民日报;2003年
2 ;外交部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李景卫;中澳举行外交部官员政治磋商[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丁伟、马剑;外交部有效防疫确保外交顺利开展[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南;走进外交部[N];人民日报;2006年
6 温宪、廖政军;外交部新闻司举行新年招待会[N];人民日报;2007年
7 王磊;人民外交为人民[N];人民日报;2007年
8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5年
9 ;外交部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N];人民日报;2005年
10 胡小燕 记者 谢松;市领导会见外交部客人[N];南昌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春玲;中美大使级会谈研究(1955-195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任远U,
本文编号:1088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8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