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学科体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学——兼论出土文献在古典学复兴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学科体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学——兼论出土文献在古典学复兴中的作用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日本和中国的西方学科分类体系,把古典学当作纯客观的研究对象,通过文、史、哲三个门类分别加以研究。100年之后,文、史、哲各自为政,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彼此间沟通、协作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使得古典学研究日渐琐碎化,作为有机整体的古典学已经陷入危机,趋于死亡。然而,近年来,中国出土文献在汉字文化圈大量涌现,由于材料的特殊性,要求文、史、哲不同门类、不同专业的学者乃至世界各国学者通力合作才能展开研究,因此,这项研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汉学界也最受关注。以出土文献的大量出现为契机,古典学开始走出危机,走向新生,文、史、哲重新整合为一体,中国古典学研究也更为国际化。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中国古典学 出土文献 全球化 国际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86)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古典学,是一个世界通用的概念,一般指今人对近代化以前的、传统的知识体系和为学方式所作的研究。换言之,是以近代学科分类体系及“科学”的研究方式尚未建立之前的学问为对象的研究不同的国家,古典学所涵盖的时代也不尽相同,对于较早进入近代社会、较早采用近代学科分类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峰;;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微微;;科技管理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杨宇振;;图像内外:中国古代城市地图初探[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2期
3 陆辛;;比较文学视阈下的文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方法探析[J];东疆学刊;2009年01期
4 张亚群;废科举与学术转型——论清末科学教育的发展[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5 毛继周;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J];中原地理研究;1984年02期
6 马金华;试论康有为的科学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孙俊;潘玉君;;《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8 陈悦;孙烈;;“工程”与“工程师”词源考略[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1期
9 张建媛;邓玲;;汉文视角下的古代黎族文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朱发建;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格致”到“科学”的词义考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郑二红;陈立夫科技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肖爱玲;西汉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朱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9 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孟凯;正名与正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圆;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家与西南边疆[D];云南大学;2011年
2 邵月娥;现代科学的体制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启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牛凯丽;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变迁与科技文化[D];山西大学;2011年
4 齐砚奎;近代经史嬗变过程中的陈黻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东生;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丽;科学哲学语境下的科学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岳清云;康有为科技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宁;宋吕大防《长安图》及后世复原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秀眉;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杨娜;中国近代科学社团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肯定与否定[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海;;略论楚人的祭礼[J];华章;2010年27期
2 苏安国;;出土文献在《史记》研究中的文献学价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荣新江;《史记》与《汉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札记之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丽华;;我所认识的“海外汉学”[J];云梦学刊;2008年03期
5 马玉红;论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的补充与纠谬——试析出土文献的价值[J];文史博览;2005年06期
6 邵磊;蒋晓春;;浅谈出土文献对《汉书·艺文志》的补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张涛,董焱;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以六经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为中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7年03期
10 李秋丽;"出土文献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J];周易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漪娜;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引学者关注[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玉海;中国出土文献的忧与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本报记者 许智博;出土文献 还原失落的历史[N];西部时报;2004年
4 演讲人 李学勤;近年出土文献与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5 闵欣;新出土吐鲁番公私文书:发现史籍中未载的史实[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王中江;“六经”早成[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尚君;二十四史启动修订的一些建议[N];文汇报;2006年
8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伟民;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年度国学2009》年度报告”编写组 执笔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向燕南 张国荣;面对历史的学术自觉[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许宏;为什么早期中国的纪年不确切[N];团结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家宁;《史记》殷、周、秦《本纪》新证图堒[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马楠;周秦两汉书经考[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晓珉;《史记·楚世家》新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化涛;清代《孔子家语》研究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景斌;略论司马贞《史记索隐》对《史记》的驳正[D];郑州大学;2007年
4 戎辉兵;《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01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0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