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魏时代的太学衰落
发布时间:2017-10-31 09:11
本文关键词:论曹魏时代的太学衰落
更多相关文章: 太学衰落 政治机体 附缀制度 功能角色 政治空间
【摘要】: 太学在两汉时代的历史中是汉代政治模式中的核心理念“尊儒术,举逸民”的制度体现之一。太学是汉代政治模式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两汉社会中太学的政治功能显著,这项机能也是其在两汉社会中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同时,太学还承担着国家机体的多项重大典制礼仪功能。太学是通向政治和官僚体制的重要通道,即使身处太学未真正进入官僚和政治体制中时,太学群体仍能起到凝聚全体士大夫以充当舆论策源的功能。孔子“施及有政是亦为政”的理念在两汉太学得以实现。本文认为但汉魏之际,“清”的观念的渲染、魏初新贵族挤占了政治圈内层、清途任官体系的生长及战乱的破坏、魏代治国理念的转变等因素相互激发使太学彻底衰落。虽然前辈学者对自西汉到东汉之间的太学衰落已有论述,但笔者正是基于上述之汉魏太学不同境遇之对比产生的巨大反差,从而认为如果说两汉间的太学衰落是程度深浅的量的变化的话,那么汉魏间太学之衰落则无疑是丧失元气式的太学发展史上的滑铁卢之役,此后其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虽然对汉魏间太学衰落这一问题的研究,以笔者孤陋寡闻所见,似尚无专文讨论;但之所以笔者毅然认定汉魏间太学衰落乃致命的质的衰落,正是基于以上对两汉太学在各自时代中政治空间及功能角色的分析和认识的前提之上的。对发生了根本性衰落的曹魏太学的政治空间以及在政治机体中的功能角色的探讨是本文的又一大论题。本文分析认为自曹魏起,太学丧失了最重要的政治功能以及对士大夫的凝聚功能、舆论策源功能。曹魏时代留给太学群体的空间只是政治体制边缘的狭小空间。太学是缀附在曹魏政治体制上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庸。随着贵族制社会的发展及成熟,到了西晋,其国家典制仪礼的功能也一并丧失,而仅仅是一个受鄙夷的社会下层的中央官学。最后本文通过历史尺度的测量,认为太学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之势。它是汉代政治模式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及儒生理想政治的重要制度支柱。随着汉代政治模式在汉末的消亡,太学制度已名存实亡。皇权及大族权力的增强决定了太学势必衰落的命运。
【关键词】:太学衰落 政治机体 附缀制度 功能角色 政治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第二章 曹魏时代的太学沦落11-14
- 第三章 从曹魏时代窥探太学衰落的原因14-30
- 第一节 毁灭与新生并存——战乱的际遇14-16
- 第二节 与新王朝共生——新贵族集团挤占政治圈16-22
- 第三节 新观念下的傲慢与偏见——"清"风吹拂22-27
- 第四节 魏代政治理念及模式的转变——"体"与"用"27-30
- 第四章 附缀于魏代政治机体之上的太学的政治空间30-48
- 第一节 曹魏政治中的博士30-39
- 第二节 曹魏时代的太学生39-44
- 第三节 曹魏时代中太学的功能及角色44-48
- 第五章 历史尺度下的曹魏太学48-51
- 第六章 结束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表55-60
- 致谢60-62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步克;从任官及乡品看魏晋秀孝察举之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王晓毅;论曹魏太和“浮华案”[J];史学月刊;1996年02期
3 张承宗;魏晋经学的演变[J];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张旭华;论魏晋时期的清途与非清途两大任官体系[J];许昌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5 王永平;世族势力之复兴与曹睿顾命大臣之变易[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晋文;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J];中国史研究;1994年02期
7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J];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8 ;魏晋南北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J];中国史研究;1996年02期
9 王健;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J];中国史研究;1996年03期
10 张旭华;试论国子学的创立与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本文编号:1121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2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