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精英历史与大众历史断裂的成功之作
本文关键词:弥补精英历史与大众历史断裂的成功之作
更多相关文章: 诗说 中国史 先秦史 历史断裂 座谈会 北京大学 宋史 清华大学 古籍出版 历史学家
【摘要】:正龚延明撰写的《诗说先秦史》和《诗说两宋史》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两书是八卷本《诗说中国史》中的两卷,在2012年8月18日于北京大学举行的"《诗说中国史》专家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诗说中国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龚延明撰写的《诗说先秦史》和《诗说两宋史》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两书是八卷本《诗说中国史》中的两卷,在2012年8月18日于北京大学举行的“《诗说中国史》专家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诗说中国史》为历史学家走向大众历史开拓了新路径。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玺;翦伯赞《先秦史》校定本序[J];文史哲;1988年01期
2 刘蕙孙;司徒、■土与司社——与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院长伊藤道智教授商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3 唐旭;孔子诗说论[J];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王_g;;“诗说:”——读李松涛的诗[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4期
5 李华;;孟子《诗》说与齐诗的经学化——齐诗“匡扶邦家”的经学特征探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李华;;齐诗经学特征渊源考——论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李华;;孟子《诗》说与齐诗的经学化——齐诗“匡扶邦家”的经学特征探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华;;论孟子《诗》说在汉代的影响——以齐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曼如;送你一朵凝露的栀子花——也为情诗说安信[J];当代文坛;1994年04期
10 李昌集;;论宋代诗词异同之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健行;;在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立功;;一切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三晋文化研究会庆祝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谱写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学习“两会”精神学术座谈会纪述[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钰;;市社联就撞机事件举行座谈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文瑞;;贺电[A];李鼎铭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二中;王大明;;创新与“创旧”[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宋晓梧;;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的主持词[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三晋文化研究要在颂扬山西方面做更多的贡献——王大任顾问在三晋文化研究会各地市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1997年
9 沈治平;顾景范;;祝贺全国临床营养工作座谈会的召开[A];全国临床营养工作座谈会资料汇编[C];1985年
10 黄亚;;学习“七一”讲话 加强理论创新——市社联与文汇报社联合召开座谈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兆辰;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审视[N];光明日报;2005年
2 姜广辉 郑任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释中国史上的“大同”“小康”之说[N];北京日报;2000年
3 台湾知名政论家 宋东伦;台湾孩子需要一本正确的史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南旅;《剑桥插图中国史》问世[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燕舞;剑桥中国史:一场尚待完成的出版接力[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历史所 宋家钰;《中国史稿》的编撰始末[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 萧平汉;王夫之的史论研究法[N];光明日报;2009年
8 蔡其汶;第一个用外文撰写中国史、地读本的人[N];中国档案报;2004年
9 胡守为;读书不肯为人忙[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徐冰 仵德建;胶东半岛是中国史前海洋文明最重要的源头[N];中国海洋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美秋;纪昀评点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房瑞丽;清代三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5 刘广铭;朝鲜朝语境中的满洲族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7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学;2009年
8 贾海生;周初礼乐文明实证——《诗经·周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9 徐斌;格萨尔史诗图像及其文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全介;荀子诗说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张秋娟;张炎词学思想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俊丽;季本《诗说解颐》析探[D];广西大学;2011年
4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渊;《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丽娟;论王桐龄的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颖;先秦女性气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熊永强;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曾思予;从“认知负荷模型”看“小组集中座谈会”同声传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10 刘琼敏;香港初中国史教材近二十年变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3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4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