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外戚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朝外戚研究
【摘要】:南朝外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外戚中并不特别突出,在声名赫赫的两汉外戚的掩盖下极易被忽略,即使是与在政治影响力上远逊于两汉外戚的两晋外戚相比,也依然不够突出,而历来学界对外戚的研究也多关注两汉时期,对于其它时期外戚情况的研究较少,有关南朝外戚的研究,则更加稀见。但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南朝外戚具有了前代外戚所没有的特性,即外戚及其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受皇权更迭的影响,依然能够作为新朝的外戚而保持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故而本文从南朝外戚的构成、其得以与南朝皇室联姻的影响因素、南朝外戚与南朝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之关系等方面入手对南朝外戚进行分析,以阐释这一特性。 南朝皇族出身均不甚高,为次等十族或寒人,但均为侨人则毋庸置疑,而外戚士族的出身则普遍高于皇族,其构成则是并有侨姓十族与吴姓十族。宋、齐、梁三代的外戚中,既有东晋以来的侨姓高门,也有与皇族门第相当的次等侨姓十族,未有出身吴姓士族的外戚,皇族的联姻对象局限在侨姓士族内部,至陈时,皇族始与吴姓士族通婚。 南朝外戚的这种构成是由于南朝皇室择婚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主要的则是门第等级因素和人物素质因素的影响,此外,因地域不同而引起的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的社会地位的差异等相关因素也对南朝皇室的婚姻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朝外戚在东晋南朝皇朝更迭中适时转变政治立场,对于新朝政权的稳定与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与前代相比,南朝外戚的政治影响力也不高,而南朝外戚士族自身的社会政治地位则因与皇室的联姻而受到了影响,门第或升或降。 南朝外戚士族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门第相对较低的南朝皇族在与高门外戚士族的长期相处下,受上层士族社会文化风气的熏陶渲染,其成员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皇室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但双方在长期相处中依然存在着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又在冲突中相互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9.1;D6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金仁义;李四红;;南朝国婚与政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祝总斌;刘裕门第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4 易图强;试析两晋南朝士族门第婚姻形成的原因[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何文格;;魏晋南北朝外戚政治的嬗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刘则永;刘宋皇室之婚媾[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7 吴成国;从婚姻论东晋南朝门阀制度的盛衰[J];江汉论坛;1997年09期
8 赵志坚;魏晋南朝的门第婚姻[J];历史教学;1997年08期
9 叶妙娜;;东晋南朝侨姓世族之婚媾——陈郡谢氏个案研究[J];历史研究;1986年03期
10 庄华峰;两晋南北朝等级婚姻初探[J];史学月刊;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敬刚;试论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盛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仁杰;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D];武汉大学;2004年
4 沈宏格;三国两晋皇室婚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伟;两汉魏晋南北朝公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1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8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