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1:02

  本文关键词: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台谏制度 党争


【摘要】:随着北宋政治建设,台谏制度的也经历了建立健全的历史过程。北宋初年,基本承继唐制,但由于初期统治者对台谏系统的轻视,台谏系统多名存实废。宋神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真宗为加强和完善台谏制度建设,特别颁布一道诏书,史称“天禧诏书”。这道诏书对台谏系统的官职设定和台谏系统的职能都作出了规定。这道诏书的颁布,标志着北宋台谏制度的健全,并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台谏制度逐步完善与健全,在职能上开始趋同,一改前朝的分流态势,走向合流。并且台谏系统从相权中独立出来,最终形成了与代表行政权的相权相制衡的局面。 台谏制度的健全以及台谏势力在中央权力结构中地位的大为提高,致使台谏在北宋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北宋大规模的党争中,台谏势力无不卷入其中。台谏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党争,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台谏在党争中基本丧失了其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 本文试图截取台谏与党争的互动关系作为突破点,将台谏制度纳入北宋具体的政治生活特别是北宋的党争场景中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加以认识分析。在台谏制度的职能上主要选取其在中央朝政上的职能,来分析台谏制度在党争中的影响,并找出台谏制度在党争中功能缺位的原因。台谏在北宋历次的党争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台谏势力介入党争,使党争进一步激化。并在党争过程中,党争双方都争相控制台谏系统,使其成为宣传自己打击对手的工具。台谏沦为党争的工具。 台谏在党争中功能缺位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台谏系统的工具性特性使其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只能依附于皇权以及君主支持的一派得以存在。同时台谏制度本身的缺陷也造成了台谏在党争在的功能缺位,并且党争造成整个北宋政治环境的恶化也致使台谏制度丧失了其正常发挥制度功能的制度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植锷;从党争这一侧面看范仲淹改革的失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方钦;;皇权——中国的逆现代性[J];读书;2009年02期

3 金强,葛金芳;北宋文官政治与熙丰党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宋鸿;宋代朋党思想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罗家祥;;试论两宋党争[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6 罗家祥;;宋神宗与熙丰时期的朋党之争[J];江汉论坛;1990年03期

7 张劲;宋哲宗“绍述”时期新旧党争述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刁忠民;北宋前三朝台谏制度述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刁忠民;论北宋天禧至元丰间之台谏制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王瑞来;;皇权再论[J];史学集刊;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199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99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