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民俗看三峡地区的稻作文化

发布时间:2017-11-18 11:23

  本文关键词:从民俗看三峡地区的稻作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地区 稻作文化 文化研究 水稻种植 传统时代 丰富内涵 民俗文化 农业发展 三峡文化 因地制宜


【摘要】:正考察三峡地区的稻作文化,不乏从农业发展史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其实,传统时代的稻作生活已经深刻地融入该地的民俗文化事象之中,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拓展三峡稻作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三峡文化的丰富内涵。一.因地制宜,推广水稻种植在三峡地区流行着如下农谚:"五谷杂粮,水稻为王";"水田多种稻,养儿多读书"。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峡地区民间信仰与传统乡村社会研究(课题号11SKM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考察三峡地区的稻作文化,不乏从农业发展史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其实,传统时代的稻作生活已经深刻地融入该地的民俗文化事象之中,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拓展三峡稻作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三峡文化的丰富内涵。一.因地制宜,推广水稻种植在三峡地区流行着如下农谚:“五谷杂粮,水稻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虹;四川水稻发展小史[J];农业考古;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成林;;区域文化与闽文学史的建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祝尚书;北宋西蜀隐逸诗人张俞考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向尚;;无为宝晋斋碑帖墨迹考录[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胡安徽;;唐代稻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2006年01期

5 徐永战;;南通民居装饰的文化意涵[J];东南文化;2009年04期

6 乐万里;;明代四川的作家地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蔡东洲;;甘宁籍贯及墓址小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阙晨曦;;福州古代私家园林分类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9 王艳云;;金代御容及奉安制度[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5期

10 王丽歌;;宋代福建地区人地矛盾及其调节[J];古今农业;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伟勇;;宋词笺注之典范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校正——以“卷三”为例[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连旗;北宋嘉yP二年进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云军;两宋时期东岳祭祀与信仰[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春;宋代茶俗与行业经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增辉;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6 姚惠兰;宋南渡词人群的地域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运中;苏皖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马峰燕;北宋中期东南地区城镇的数量、商税与空间分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雪红;传播与转型:走向生活世界的宋代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世界与生命情境[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亢杰;王洙学术初探[D];北京大学;2011年

2 李苗苗;督邮与两汉地方吏治[D];郑州大学;2011年

3 张潇潇;《花间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罗业恺;《华阳国志》~K年考校疑义辩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黄艳;论吕陶的政治活动及军事思想[D];河北大学;2007年

6 郑胜明;宋朝保护名胜的政策与措施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胡静;六朝女性诗人诗歌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叶其声;福州地区书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忠永;中国古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英秀林;《册府元龟》中的《三国志》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西昌坝河堡子大石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6年05期

2 游修龄;;我国水稻品种资源的历史考证[J];农业考古;1981年02期

3 刘志远;;四川汉代画像砖反映的社会生活[J];文物;1975年04期

4 刘志远;;考古材料所见汉代的四川农业[J];文物;1979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孝玉;浅谈中国稻作文化的艺术表现[J];农业考古;2005年01期

2 白昌红;;唐宋以来三峡地区信仰民俗的变迁[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任桂园;三峡地区盐资源与早期中原文化因素融入之关系——三峡盐文化简论(二)[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李良品;三峡地区水驿文化浅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屈小强,李殿元;论三峡文化精神[J];天府新论;1997年06期

6 刘不朽;古三峡动物世界(龙蛇篇)——神龙、灵蛇之谜与人兽母题[J];中国三峡建设;2001年08期

7 刘不朽;原始民族选择三峡聚居的资源背景:盐与丹砂构建先民生存发展的两大支柱[J];中国三峡建设;2003年02期

8 曾振宇;;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力作——读《中国古代忠文化研究》[J];孔子研究;2007年03期

9 宣兆琦;;淄博市齐文化研究又上新台阶——《齐文化研究丛书》规划专家论证会召开[J];管子学刊;1991年01期

10 王宪昭;中国早期稻作文化与种子神话传说[J];理论学刊;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彬徽;;炎帝文化研究的再思考[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学勤;;序一[A];黄帝文化研究——缙云国际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石兴邦;;炎黄文化研究及有关问题[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强;;炎黄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袁少芬;;从齐鲁文化看汉族地域文化结构——再议汉民族地域文化研究[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文宪;;族臣—家臣—朝臣——从臣的变化看中国从部族到国家的演变[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蔡步雄;武昌;;序二[A];黄帝文化研究——缙云国际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俊义;;弘扬炎帝精神 振兴中华民族[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谢兴鹏;;漫谈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葛志毅;;序:中国文化与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均 李泽民 秦德标;三峡惊现古代“鸟文”[N];安徽经济报;2005年

2 张孺海;吴楚文化研究迎来新发展[N];湖北日报;2005年

3 马冰川;帝舜文化研究颇具学术价值[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 殷亚龙 通讯员 魏祖华;“古辰韩人”祖先可能是湖北人[N];长江日报;2005年

5 黄纯艳;中古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研究综述[N];文汇报;2002年

6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伟民;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本版编辑 美国的中国学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 朱政惠 东南亚、南亚的中国学专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军;世界中国学家的群体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岳洪彬 徐义华;“2005年平谷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张岂之;关于法门历史文化研究的几点建议[N];陕西日报;2001年

10 张建群;虞舜文化是和谐文化[N];运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卜奇文;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客家土楼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路宁;日本汉学家大木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永祥;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99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99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