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河北高阳关路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宋河北高阳关路研究
【摘要】: 北宋在建国伊始即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威胁,契丹十分垂涎于中原地区,并在与后晋皇帝石敬瑭的交易中获得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的北部门户大开。虽然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收复了关南地区,但契丹人仍然控制着长城关险,对中原地区存在极大威胁。由于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据,北宋在河北平原上无险可守,该地区也成为辽军南下骚扰路线的首选。在境内时常出现民众动乱的情况下,如何与强大的辽政权处理好关系,就成为困扰在宋统治者头脑中的一大难题。 宋代在路这一级设置了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四大常设机构,并有较明确的分工,也有相应的行政区域。宋朝前期为适应与辽、西夏抗争的形势,在沿边地区创设了都部署路。本文所论述的高阳关路便始于此。 高阳关路位于今河北省中东部,北依巨马河,南近黄河,西临太行山,东濒渤海湾,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处南北交通要地,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做为北宋防御辽军南下的前沿阵地,高阳关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宋前期与辽的战争多数发生在该地区。高阳关路在抵抗辽军入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不同方面对高阳关路进行综合论述,以期能展现北宋时期抗辽前线的历史面貌,并且对北宋的边疆政策及对辽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有进一步的认识。论文第一章首先回顾学术界对高阳关地区、宋辽关系等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并提出文章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高阳关路的地理概况,分析其修筑塘泊的地形特点,并论述该地区的人口发展变化。第三章是对高阳关路及其统辖州县的政区沿革的概述。第四章主要论述高阳关路的经济状况,突出其做为战区的经济发展特点。第五章主要从屯兵、防御工事等方面论述高阳关路的军事地理概况。第六章论述了从后周开始,各方势力对该地区的争夺。后两章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论述分析,文章最后初步总结了高阳关路在北宋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北宋政府对辽策略的发展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龙;赵英华;;北宋河北缘边地区的军事防御工程述略[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徐红年;论辽宋战争的性质[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3 张亮采;;宋恷间的榷场贸易[J];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1957年03期
4 程民生;论宋代河北路经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漆侠;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宋辽战争研究之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6 高恩泽;北宋时期河北“水长城”考略[J];河北学刊;1983年04期
7 程民生;北宋河北塘泺的国防与经济作用[J];河北学刊;1985年05期
8 孙建民;燕云十六州与宋初宋辽的军事策略[J];河北学刊;1989年04期
9 漆侠;宋太宗雍熙北伐——宋辽战争研究之二[J];河北学刊;1992年02期
10 陶玉坤;辽宋和盟状态下的新对抗——关于辽宋间谍战略的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远路;北宋的强壮和义勇[D];河南大学;2002年
2 彭凤萍;北宋与辽朝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杜桂英;北宋前期的都部署[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旭宁;宋代巡检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1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0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