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述论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述论
【摘要】:民初以来,留学美国渐成热潮,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学生乘风破浪奔趋美国。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对处于"荒村"阶段的美国汉学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们积极为美国汉学界提供语言帮助,或承担教授汉语的工作,或担任美国汉学研究者的助手,帮助其翻译中文资料;他们在学习美国方式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宣传中国社会和文化,以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他们通过所撰的汉学博士论文,为美国汉学界提供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著,与此同时其汉学博士论文还为美国汉学界带来富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丰富了美国汉学家的知识,拓展了美国汉学研究者的视角。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非常注意汲取中国留美学生等知识移民所带来的关于中国的"奇异"知识及其提供的观点和方法。这也正是为什么在20世纪初还是世界汉学"荒村"的美国,到20世纪50、60年代即成为汉学重镇的原因所在。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史家与美国汉学:以1940年代移居美国的中国史家为考察中心”(项目批准号:12CZS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8;K258
【正文快照】: 自民初以来,留学美国渐成热潮,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学生乘风破浪奔趋美国。据1912年美国政府的教育报告称,美国各大学中,外国留学生总计为4222人,其中中国留学生594人,占总数的14%以上[1]。据1925年的相关统计,中国在美留学生多达2500人,占在美各国留学生总数的1/3[2]。根据梅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原元;;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2期
2 元青;民国时期的留美学生与中美文化交流[J];南开学报;2000年05期
3 李喜所;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J];史学月刊;198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蒋廷黻的外交史观[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2 张绪;;清代皖江流域市场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原因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王天根;;史学框架与史学求真的限度——兼论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的史学转向[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张西勇;张伟娜;;浅析转型期我国农民信仰缺失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5 姚寿福;;中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6 王平;;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历史轨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何晓晔;;《独立评论》成功之道[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8 赵晓力;;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9 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友;;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韩德民;;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维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婉蓉;;费正清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特点及其思想变化探因[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郎群秀;;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岳谦厚;张玮;;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李协京;;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立民;;痛切的情感记忆与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A];细读《随想录》[C];2008年
9 纪辛;;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粮食进口[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10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5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8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道清;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莲;近代芜湖与皖江地区农村经济(1876—19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宝海;房兆楹先生和他的学术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吉永;;民国时期的通电公文[J];四川档案;2007年06期
2 ;互动[J];文史月刊;2010年05期
3 蔡慧清;;德克·卜德与中国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沈蕾;;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考辨[J];北京档案;2010年02期
5 程章灿;;岁月匆匆六十年:由《哈佛亚洲学报》看美国汉学的成长(上)[J];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01期
6 孙康宜;;谈谈美国汉学的新方向[J];书屋;2007年12期
7 陈珏;;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以“学派”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黄学军;;游魂无处归 ——读史景迁《天安门》[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1期
9 林建曾;;文史摘[J];贵阳文史;2006年02期
10 陈倩;;美国汉学界区域研究述评——以施坚雅模式为中心[J];理论界;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秀英;;《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芮傅明;;序[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赵莹莹;;民间文化的另一典型——试论会道门文化及其特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林;再现妾在社会习俗中的复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华慧;郑培凯谈史景迁和美国汉学[N];东方早报;2011年
3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主任 顾彬;德国汉学家比美国汉学家更有发言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何成刚邋陈亚东;民国时期的几部历史普及读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吴原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近10多年来美国的《史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夏明方;“旱魃为虐”[N];光明日报;2010年
7 胡龙春;魏斐德:在中国发现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刘凤芹邋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N];西部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罗敏 实习生 陈剑锋;美国的中国研究:他山的石头记[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纪宝成;汉学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平;魏斐德与他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颖;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婷婷;中国近现代谶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5 刘永祥;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牛艳婷;汉至民国时期咸阳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潘会敏;中甸汉文化史初探[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杜慧;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凌翠萍;徽州地区历史人口数据集成与考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0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