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3 20:28
本文关键词: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
【摘要】: 明、清以前,云南地区社会经济一直落后于内地,但是,当地早有开发矿产的传统。清代以后,云南地方因矿产的开发——尤其是铜矿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而兴盛,人口密度增加,经济逐渐繁荣。乾隆年间,云南铜矿业发展迅猛,产量大幅度提高,相关记载和研究成果丰富。与此相对的是,学术界对康熙、雍正年间云南矿业研究相对较少,但这一时期,奠定了云南铜矿业发展的关键。 康熙时期,云南铜矿业的开发政策经历了从“听民开采”到“放本收铜”的转变,铜矿的经营权也从当地商民之手转为国家控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因而酿成严重后果。雍正初,针对康熙后期铜政中出现的腐败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收铜价格过低、管理僵化等问题。雍正中期以后,逐步恢复了放本收铜的政策。 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当时朝廷内外多重因素。一方面,清初社会稳定,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市场对铜钱的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日本开始逐渐限制本国铜材外流,这进一步增强了清廷对铜材需求的紧迫性。朝廷为了解决铜材的缺乏,做了多方面努力,首先,康熙帝和雍正帝均对洋铜贸易的维持做了努力,为寻找新铜源,朝廷放宽政策,鼓励商民到周边国家购铜;其次,康熙帝时就开始节铜,至雍正帝时,禁铜政策极为严厉;最后,清廷对铜材的输出做了严格限制,阻止铜的外流。在洋铜贸易、禁铜、节铜政策和控制外流没有奏效的前提下,云南铜矿业加速发展。 康雍年间的云南铜矿业,是清廷经济维持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得到了清廷决策者的重视。云南地区铜产量的迅速增加,确保了清廷铸局鼓铸铜币量的稳定,维持了市场上铜钱币值的稳定,使清廷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当地原始的交通运输条件。但是,当地环境在铜矿工业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而基层从业人员的生存条件和健康状况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应的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玺;;清前期矿务政策述评[J];安徽史学;1992年02期
2 高宏;;清代中前期云南铜矿的开发及对交通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3 邓亦兵;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4 王德泰;乾隆初滇省代京铸钱失败原因浅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3期
5 曾晓玲 ,唐凌;近代广西资本主义矿业的产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李炳东;清代前期广西的矿冶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马维良;清代初中期云南回族的矿冶业[J];回族研究;1994年01期
8 戴建兵;许可;;清代铜政略述[J];江苏钱币;2007年03期
9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J];考古;1972年05期
10 王德泰;嘉道时期洋铜价格与银贵钱贱关系的考察[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荣琴;清代湖南的矿业开发[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文红;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的发展及其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万庆;乾隆时期关于铜禁政策的大讨论及相关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9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4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