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君书》的一元化秩序观
发布时间:2017-12-08 00:19
本文关键词:论《商君书》的一元化秩序观
【摘要】: 《商君书》是法家的重要文献,反映了商鞅及其学派的主要思想。目前研究《商君书》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主要集中在原典文本校释、文学研究、思想研究、制度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拟从政治学的视角入手,将《商君书》看作一个解决战国时期社会总危机的政治方案,对其所持的一元化秩序观进行全面解析。 战国初期,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降低,社会政治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和失控状态。为此,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商鞅及其学派便是早期代表。《商君书》记录了商鞅及其学派的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张,系统地阐扬了法家的一元化秩序观,全面论述了法家式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和法家政治意识形态。 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首要和核心内容就是君权至上。君权至上需要有两大保障:一是权力,二是实力。权力的实现需要采用法治手段,即依法治国,既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君主的最高权威,又给予君主赏罚之柄来保障君主的最高权威,从而实现君主的最高权力;实力的实现则需要采用耕战手段,即全民耕战,以此将全国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君主手中,从而实现君主及其所代表的国家的绝对实力。而实质上,依法治国与全民耕战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君权至上这一最高目标。 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需要法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支撑,而法家政治意识形态则意味着法家在社会政治秩序和思想领域中的独尊地位。为了实现这种地位,法家首先就要“罢黜百家”,对以儒家为代表的其他诸子之学,以及一切不利于君主专制、与法家意识形态不同的言行进行打压和排斥,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要以法为教,通过公布法律和设置吏师来积极地宣传和强化法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思想地位和政治地位。 伴随着商鞅变法的实施,《商君书》的一元化秩序观重塑了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面对业已分化的世俗社会,这一秩序的塑造将社会重新纳入政治的全面控制之下,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虽然短期内颇有成效,却最终会阻碍社会的前进。而在社会利益高度分化和社会领域高度多元化的今天,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转型更需要以此为鉴,万不可为图一时发展,而重回一元化的老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桂杰;;《商君书》中的治民观[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2 高旭;;论《商君书》的君道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刘泽华;;论《商君书》的耕战与法治思想[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秦晖;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J];战略与管理;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祥民;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蔚红;论商鞅学派的法制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264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6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