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广西大藤峡地区“瑶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0:07

  本文关键词:明代广西大藤峡地区“瑶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西 大藤峡 瑶变 土官 改制


【摘要】:大藤峡地区地处广西中部腹地,黔江蜿蜒而过,在明代是广西东部、西部往返的交通要道,这里山高岭峻,水流湍急,为瑶民的世居之地。明初,大藤峡地区的瑶民没有被政府直接管辖,他们按姓氏分布居住,自成村社。 随着明政府对广西中西部控制的深入,大藤峡地区的瑶民逐渐被明政府编户,成为政府纳税赋役的齐民。当然这一过程肯定是不平静的,双方不断的博弈,大藤峡地区的“瑶变”见诸于史册就不下二十余次,对明朝在广西统治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明一代,前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广西大藤峡地区每一次“瑶变”的发生,是明政府对该地区统治策略的抉择和改制的加强。文章选择广西大藤峡地区数次“瑶变”中规模及影响都较大的三次,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明政府的“平变”及后期的治理,探讨明朝作为一个国家治理者的角色是何一步步实现其该地区的真正统治的。 侯大苟瑶变是广西大藤峡地区“瑶变”的第一次高潮,文章认为:侯大苟瑶变是两江土官利用明王朝的力量向东扩张带来的后果。其发生和发展,推动了明王朝对两广军事建制的改革和而后韩雍对大藤峡地区的第一次改制。 大藤峡和约是明政府对大藤峡地区瑶民统治的一次尝试,它是在广西政府财政危机及陈金军事失利下的权宜之计,其根本上是不能长久存在的。随着大藤峡和约的失败,导致了王守仁大征及对大藤峡地区统治的第二次改制。 侯公丁瑶变的发生是明初以来大藤峡地区多次土官移民所造成地该地区族类矛盾的结果。翁万达、田汝成对该地区的第三次改制,大藤峡地区的瑶民才开始真正被纳入到明政府的管治之下,瑶变逐渐偃旗息鼓,而明政府也未再对大藤峡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从当时整个南中国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侯公丁瑶变的平定及大藤峡地区统治的稳固,则体现了其在明朝廷对安南平定,维持与安南朝贡贸易体系的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硕如;明代广西少数民族起义的几个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高金树;大藤峡农民起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年05期

3 杨世璐;;王守仁对广西少数民族的剿抚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02期

4 唐晓涛;;狼兵的“消失”——大藤峡地区武靖州被裁撤后“狼”的身份变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5 麦思杰;;“瑶乱”与明代广西销盐制度变迁[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264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64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e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