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佛经译入的文化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07 22:05

  本文关键词:佛经译入的文化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佛经 翻译 外来文化 主体文化


【摘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本文对中国佛经翻译高潮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原因进行逐一阐述,对佛经翻译活动在历朝历代的中国文化、中国文人思想所产生影响进行实例性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述佛经翻译过程中外来文化思想与主体文化间接受与妥协、移植与嫁接,进而表述外来文化与主体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南大学文理基金《语言主体间性及其价值理想研究》(项目编号0502016) 湖南省社科基金《英汉语模糊性对比研究》(2007-2009)
【分类号】:K203;H059
【正文快照】: 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世界上任何文化体系的发展都和翻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大量翻译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文献,使阿拉伯文化在以后几个世纪中迅猛发展;公元12世纪,欧洲以西班牙、北意大利等地为中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小平,郑欢;佛经翻译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文化交流看翻译的价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2 张道振;佛经翻译与中国本土的需求[J];中州学刊;2004年05期

3 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聪;;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层次上翻译”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刘伟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刘小燕;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10 吴琳;历史的选择——谈鲁迅的“直译”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郭莉;;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晶;;贯穿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的意识形态操控行为[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4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5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3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沈继诚;论功能对等原则与汉语广告英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范静;应用文体常用体裁的汉英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7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8 欧阳红霞;论隐喻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9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10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力坚;性灵·佛教·山水──南朝文学的新考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汪yN;;同经异译比较释词举隅[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赵巍,石春让;比较译学的个案研究引发的思考——从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三原则说起[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4 吕俊;我国传统翻译研究中的盲点与误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王东风;翻译中“雅”的美学思辩[J];现代外语;1996年01期

6 张柏然,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辨[J];现代外语;1997年02期

7 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培;;手指的故事[J];政府法制;2010年06期

2 叶皓;;南京与佛教的殊胜因缘[J];中国宗教;2010年02期

3 张延清;;浅议西藏卓卡寺藏经与敦煌《大般若经》的关系[J];西藏研究;2010年01期

4 齐辉;;试论黄庭坚诗歌创作中对禅学的吸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杨晖;;翻译的暴力——意识形态视角下的佛经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傅国涌;;段祺瑞庐山谈国事[J];江淮文史;2010年01期

7 孙伯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残片考释[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胡启银;;吐蕃时期汉传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和影响[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王兴芬;;《拾遗记》佛学影响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0 杨志高;;中英两国的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藏卷叙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3 史金波;;西夏皇室和敦煌莫高窟刍议[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4 克平;李杨;王培培;;汉武帝《秋风辞》的番语译文[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5 段玉泉;;西夏文《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考论[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6 戴昭宇;孙基然;;归真返朴论“痰饮”——日本考证学派的研究启示[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7 张海滨;;爱欲与生死[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武氏玉璧;;谈谈佛教的“佛”字[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秦岭》解说词[N];陕西日报;2010年

2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程德美;丹斗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连福;携手共建美好世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邢克;北京五塔寺——尘嚣世界的一杯清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刘慧莉;喇嘛与红莲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录音整理 顾海燕;佛学精华与生命关怀[N];泰州日报;2010年

8 王彬;柳萌:穿越苦难的智慧[N];文学报;2010年

9 李锦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释读古代突厥文本 复原回鹘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韩梦楠;佛教音乐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放;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张艳华;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山东大学;2007年

3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4 顾满林;汉文佛典用语专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王丽洁;《妙法莲华经》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学特征[D];复旦大学;2005年

7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金柱;唐宋八大家与佛教[D];河北大学;2004年

9 张君梅;从玄解到证悟[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艳云;西夏晚期七大经变画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延举;北凉昙无谶译经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黄慧;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殷殷;从《中阿含经》看东晋佛经代词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4 刘春凤;东汉佛经与《论衡》介词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展飞;《高僧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荣;从“期待视野”透视晚清小说翻译的选择[D];重庆大学;2005年

7 栾文花;论《坛经》心性论的“性相同构”与“修性不二”[D];山东大学;2005年

8 汪yN;中古同经异译佛典词汇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林;佛教与宋前叙事文学的悼祭主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聂志军;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类词”使用情况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63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63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