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徭役考
本文关键词:北魏徭役考 出处:《云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北魏处魏晋南北朝乱世,上承十六国以来国家体系,下接隋唐盛世,统治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区域,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王朝,儒家和汉文化统治地位得到确定,是第二帝国的奠基石,是中国历史重要转折点。作为北魏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徭役制度见证了北魏历史的发展,其发展变化也反应了北魏当时的社会境况。 本文在对徭役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对兵役、输役、吏役和杂徭做出详细叙述,并阐述了各自的发展概况、征调对象、征调方式、服役年龄、服役期限以及具有的特点,之后讨论了抗役逃役和徭役豁免的发生情况,阐明了徭役发生时的社会状况和部分实施效果,进而推出北魏徭役制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本文的描写基本可对北魏一朝的徭役制度有一个全局认识,对当时北魏的经济、政治及社会现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丽;;北魏门阀婚姻制之代表家族——冀州长乐信都冯氏与北魏皇宗室及显族联姻关系探论[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松下宪一;;北朝隋唐时代史料中的“代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鹤泉;;北魏后期的“道”考略[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栾继生;;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室祝文与《魏书》史料辨疑[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栾继生;;拓跋鲜卑石室摩崖祝文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5 申斌;;明朝嘉靖隆庆期山东均徭经费初探:基于《山东经会录》的分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郑德英;;东胡系诸部族与蒙古族族源[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7 冯继钦;;有关奚族族源的两个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8 李凭;;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的问题[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长部悦弘;王冬艳;;北魏尔朱氏军阀集团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殷宪;;北魏平城钩沉[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政协大同市文史学习委员会 整理;北魏司马金龙墓[N];大同日报;2009年
2 范子烨;高车、高车人与高车人的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李珍;治理人世而尽其功用[N];光明日报;2009年
4 汤世江;淮南朔州考证[N];朔州日报;2008年
5 渠传福;破解狄仁杰家世之谜[N];山西日报;2002年
6 江竹;古代东胡族系[N];吉林日报;2001年
7 力高才;文献描述的大同皇城气象(下)[N];大同日报;2009年
8 饶武;中国的筷文化[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王道成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代修史与二十四史、《清史稿》[N];中国艺术报;2001年
10 陈虎;总揽全局文质辨洽的《三国志》[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河;北魏监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龙;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呼叙利;《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时仁达;明代辽东卫所军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仁磊;魏晋南北朝家庭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yN;北魏徭役考[D];云南大学;2011年
2 杨必新;《魏书》“秽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必新;《魏书》“秽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可斌;秦、汉初徭役对象及相关问题[D];鲁东大学;2012年
5 刘雅溪;《魏书》殿本考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闫爱萍;王沈《魏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李建栋;魏收三论[D];西北大学;2003年
8 马旭东;北魏牧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冰;论魏收的散文成就[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常志伟;《魏书》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3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2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