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乐论思想疏证
本文关键词:《吕氏春秋》乐论思想疏证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吕氏春秋》的乐论思想表现出特定时代的过渡性,对其乐论思想的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就文字层面而言,其主要来源应为以《乐记》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乐论。然而其思想层面的复杂性则不止于此,《吕氏春秋》含有"乐由心生"和"乐由道生"两种不同的音乐创生理论,同时其乐论所体现出的道德观(对"德"之认知)与全书总体倾向存在偏离,但其在对待"人乐"与"天乐"的关系问题上,则实现了儒与道两个乐论体系的完整融合。
[Abstract]:The music theory thought of L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shows the transitional nature of a specific era, and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his music theory though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as far as the writing level is concerned. Its main source should be "Le J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Qin Confucian music theory, but its ideological level of complexity is more than that. L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tains two different musical creation theories: "music from heart" and "music from Tao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moral outlook (cognition of "virtue") embodied by his music theory deviates from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book. However,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music" and "heavenly music", it realized the complete fusion of Confucian and Taoist music theory system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0827) 黑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253b007) 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GGX2011101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254G031)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直以来,《吕氏春秋》被认为是一部体系相对完备的史学著作,正如李泽厚、刘纲纪两位先生所言:“《吕氏春秋》一书是对先秦诸子学说中进步的、合理的思想的一个总结”。[1]413这种认识用以评价该书在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并不为过,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还远远不够。本文认为,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军;《吕氏春秋》论乐思想渊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薛永武;;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薛永武;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J];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4 张小苹;;从《吕氏春秋》看《乐记》部分篇章的成书年代及其佚篇[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8 蓝旭;;东汉中叶文风述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尚学锋;;竹简诗论“《卷耳》不知人”的阐释史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塔内拉·博尼;马胜利;;受伤的身体、复原的身体?——关于女性割礼的话语[J];第欧根尼;2010年02期
2 白新欢;文明就是本能压抑吗?——弗洛伊德文明观的内在矛盾剖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6期
3 于建嵘;;有一种“抽象愤怒”[J];南风窗;2009年18期
4 吴然;;残酷的非洲女子割礼[J];南方论刊;1994年02期
5 张小苹;;《礼记·乐记》非作于西汉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林和生;价值取向的两难:文明与压抑[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4期
7 薛永武;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J];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一民;《吕氏春秋》中的治军思想[J];军事历史研究;1989年01期
2 吴显庆;论《吕氏春秋》的政治辩证法思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8年03期
3 马辉芬;;《吕氏春秋》高诱注训诂特点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冯瑞生;读《吕氏春秋》随札[J];殷都学刊;1994年03期
5 修建军;《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J];孔子研究;2001年04期
6 李若晖;《吕氏春秋校释》质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6期
7 钟来茵;华夏性文化史上的两块里程碑──《老子》与《老子想尔注》[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8 郑桂初;古代稿酬最高的书[J];中国职工教育;1998年09期
9 李阳春;湘楚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人格内涵[J];文史博览;2005年Z1期
10 吕锡琛;欲望、生命及理性和谐统一的大智——论《吕氏春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的心理卫生思想[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宏斌;樊志民;;月令书所见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之嬗变[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子今;中国古人的生态保护意识[N];西部时报;2010年
2 项观奇;“三农”新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焕亭;历史上咸阳人创造的人文精神[N];西部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淑燕;梁玉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若杨;先秦诸子视野中的齐鲁文化[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62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6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