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田”考辨
本文关键词:“葑田”考辨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葑田在一些地方的再现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对其都作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及观点。学者们的相关论述虽然广泛涉及了葑田的特征、性质、流行区域和历史发展等方面,但对于某些重要结论的论证在理论层面上却不够深入,值得商榷。具体而言,商榷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对葑田的产生时代疏证过晚,且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产生于晋代,有的学者认为产生于唐代,也有学者认为产生于宋代;二是普遍把葑田的流行范围局限于江南水乡,较少与其他有水利资源的地区相联系;三是对葑田与架田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晰,有的学者认为葑田与架田完全等同,有的学者却认为二者完全不同。然而,葑田至迟在晋代以前便已产生,且流行范围较广,不止限于江南水乡;葑田与架田应属同一类别不同形式的水田制度,葑田属于自然葑田,而架田属于人造葑田。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some places the turnip fields reproduced attracted academic attention, many scholars have mad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views. Although scholars discuss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volves the turnip field properties, popular region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ut for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the demonstration in theory is not deep enough, is worth discussing. Specifically, there are three main problems: one is the turnip field production time Shu Zheng too late, and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originated in the Jin Dynasty,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produced in the Tang Dynasty,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produced in the Song Dynasty; two is generally popular the range of turnip fields limited to Jiangnan, less and other water resources in areas linked; three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urnip field and frame field understanding is not clear,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turnip fields and fields with full frame, but some scholars think For th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However, it has been produced in the turnip fields at the latest before the Jin Dynasty, and popular in a wide range, not limited to Jiangnan; Tian Tian and turnip frame should belong to the same category of different forms of paddy field system, turnip fields are natural turnip fields,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fenchyl frame field.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近年,国内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一些关于水上种植蔬菜的新闻,如:江苏南京农民利用漂浮物在通济门桥旁的秦淮河上构架农田,种植芹菜和空心菜,划船摘取蔬菜;云南昆明滇池工人变废为宝,利用漂浮于水面的水葫芦构架农田,种植蔬菜,蔬菜味道鲜美,供不应求;台湾地区日月潭工人用竹排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树友;;葑田考释[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安徽;;唐代稻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2006年01期
2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地区水稻种植略考[J];敦煌学辑刊;2011年01期
3 尤李;;唐代幽州地区的文化特征[J];南都学坛;2012年04期
4 周尚兵;;技术变革视野下唐宋间荆襄经济盛衰原因论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曹端波;;唐代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社会控制的转型[J];思想战线;2006年03期
6 韦小平;;推广漂浮稻田技术在库区移民安置中的特殊价值[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刚;;试论六朝时期宁镇丘陵陂塘灌溉农业区的形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朱宏斌;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陈英;西汉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莹;唐宋诗词名花与中国文人精神传统的探索[D];暨南大学;2007年
6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育荣;高氏荆南史稿[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颖;汉唐间古农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建勇;唐关中农业与长安城粮食供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维才;唐朝粮食问题若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马宁;蜀汉兴亡的政策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跃;南疆历史农牧业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肖潇;从王梵志诗看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和心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晓洁;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宗金林;秦汉时期河南地区农业与环境条件[D];郑州大学;2009年
9 解洪旺;唐后期中央对京兆府税收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王亚鹏;历史时期汝颍地区人才盛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玉琼;;吴师道佚诗文补辑五篇[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春林;;“朱熹疑伪《古文尚书》”一说考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金梅;田歌之乡唱新声——介绍一种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的方法[J];人民音乐;1982年01期
4 城文;;横店·江南水乡——绍兴神采 周庄意韵[J];风景名胜;2002年08期
5 单力;陈明;;藏东明珠 雪域江南[J];环境;2006年07期
6 王熠;;在乌镇[J];中国审计;2007年15期
7 陈谋安;;江南水乡乌镇行[J];泉州文学;2010年02期
8 过江鲫;张琪;;塘栖水北 老文人老字号 老牌江南风情地[J];风景名胜;2010年10期
9 姜建;水孕育的情思——朱自清与其散文中的水[J];名作欣赏;1989年03期
10 杨丽;;叩响江南小镇木渎的门[J];长三角;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木;马虹;;新疆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摘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孙小芳;季彪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思考[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3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孙习稳;杜新波;;对建立我国新时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丁玲玲;林爱文;;GIS和统计分析软件支持下的湖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陶军德;王振亚;伏荣林;;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秀红;傅小锋;;耕地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姚立英;;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邓先瑞;严玲;杨淑玲;;湖北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邓红蒂;;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全利;建立耕地资源安全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江苏省文物局 束有春;江南水乡古桥:面临不同命运的抉择[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吴越;“江南水乡游”面临转型?[N];文汇报;2007年
4 柴骥程 汪林义;江南水乡打响卫水战[N];经理日报;2005年
5 杭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搏物馆馆长 戚水根;江南水乡 尽收余杭[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周晖;春节短线游精彩无限[N];常州日报;2006年
7 记者 潘绣文;保护耕地资源 促进农业发展[N];福建日报;2006年
8 记者 葛炎 通讯员 卢淑敏;江南水乡博物馆成为浙江省首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博物馆[N];江南游报;2007年
9 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吕厚民;亲水眷乡 善悟勤耕[N];美术报;2007年
10 记者 曹爱方邋通讯员 谢小诚 史秀亚;家家户户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N];宁波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蓓蓓;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孙慧玲;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田有国;基于GIS的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凤兰;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及政策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庆华;糖尿病肾病中医相关文献考辨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薛龙春;张怀t厥檠е骺悸踇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9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贾士靖;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斐;河北省山区耕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宁文波;陕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颖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 何浩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孙小芳;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及其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6 范丽丽;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安全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冯彬彬;河南省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田晓红;山西省永济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吴俊峰;山西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10 吴上进;论耕地资源的行政法保护[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0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8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