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蛮与早期楚文化
本文关键词:楚蛮与早期楚文化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楚蛮是商周时代南方居民中与中原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部分,为古三苗的遗裔,又称"荆蛮",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夏末商初。三苗衰微之后,其遗裔散居于江汉地区。楚蛮在商代后期已较为强大,与华夏集团有较多的交往,在文化面貌上可能与中原较为接近。楚成王时,楚蛮主体被楚国兼并,作为一个族群不再存在,其余脉蛮子国为楚昭王所灭,此后,楚境内再无蛮族活动的记录。商代的楚蛮居住在汉东和鄂豫陕交界地区,周代的楚蛮居住在汉水中游地区。楚蛮与楚国有区别:熊绎受封之前,只有楚蛮而无楚国;楚蛮和楚国公族族源不同;初期的楚国很小而楚蛮分布广泛;楚是周朝的封国,而楚蛮则往往成为周朝的征伐对象。楚蛮与楚国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楚国始封时就在楚蛮之地,熊渠以后楚国逐步融合楚蛮。早期楚国与楚蛮在文化上很难区分,早期楚文化是江汉土著民族与周代南土诸国共同创造的,楚蛮当是其中的主体部分。
[Abstract]:Chu Man is a part of the southern resident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entral Plains. It is also known as "Jing Man". The literature first appeared in the late summer and the early Shang Dynasty, after the decline of the three Miao. Chu Man was already strong in the late Shang Dynasty, had more contacts with Huaxia Group, and might be close to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cultural aspect. When Chu became king, the main body of Chu was annexed by the State of Chu. As an ethnic group no longer exist, the rest of the Mai Manzi was destroyed by King Chu Zhaozi, since then, there is no record of barbarian activities in the territory of Chu. The Shang Dynasty's Chu Man lived in the border area between Han and East China and Hubei, Henan and Shaanxi provinces. The Chu Man of Zhou Dynasty lived in the Hanshui region.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Chu Man and Chu State: before Xiong Yi was sealed, there was only Chu Man but no Chu State; The origin of Chu Ma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hu State. The early Chu state was very small and the Chu was widely distributed. Chu was the state of Zhou Dynasty, and Chu Man was often the target of Zhou Dynasty. Chu Man had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hu State, which was in the land of Chu Man when it was first sealed. After the Xiong Canal, Chu State gradually merged into Chu Man. It wa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early Chu State from Chu Man in culture. The early Chu Culture was created jointly by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Jianghan and the Southern States of Zhou Dynasty, and Chu Man was the main part of it.
【作者单位】: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基金】: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科研课题“早期楚文化生成环境研究”(合同编号NK10)资助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楚蛮又称荆蛮,为商周时期的南方居民中与中原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部分。《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可见熊绎受封立国之前,楚蛮即已存在,而楚国之得名,也当因楚蛮而来,何介钧说:“不是因为封了楚子,丹阳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鄂君启节》之“鄂”地探讨[J];江汉考古;1986年02期
2 刘玉堂;夏商王朝对江汉地区的镇抚[J];江汉考古;2001年01期
3 徐少华;从盘龙城遗址看商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J];江汉考古;2003年01期
4 何光岳;“越章”考[J];江汉论坛;1984年10期
5 伍新福;荆蛮、楚人与苗族关系新探[J];求索;1988年04期
6 黄锡全;楚地“句N丁薄ⅰ霸秸隆毙绿絒J];人文杂志;1991年02期
7 江鸿;;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J];文物;1976年02期
8 段渝;西周时代楚国疆域的几个问题[J];中国史研究;1997年04期
9 石宗仁;苗族的自称与荆地蛮夷、熊绎之关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石宗仁;苗族与楚国关系新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传发;;从巴楚文化看三峡地区早期的居住形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李岩;;历史上对大禹形象的认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郭铁娜;;楚文化河伯与古希腊文化狄奥尼索斯的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王天峰;;保定:五帝时代的历史舞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赵满海;;赵岐“孟子时邾国改称邹国”说驳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张文彬;;《陕西省志·炎帝志》序[J];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甘毅臻,蔡仲林;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杨东晨;;中华“遂皇”考——燧人氏的事迹及时代之考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霍彦儒;;试析炎黄文化中的和谐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夏保国;;“流共工于幽州”的考古学释读——以夏家店下层文化源自后岗二期文化为证[J];北方文物;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波;;汉画像“老莱子娱亲”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黄海烈;;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历史动因与学术渊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朝霞;楚国西部疆域演变与民族融合[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海建;战国骑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辛娜娜;《诗经·二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钱礼宁;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魏园园;《左传》中楚国令尹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黎江川;楚图腾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建涛;中国旅游招贴设计研究—湖北旅游[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姜英辉;楚国丝绸纹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孙建伟;《山海经笺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石会鹏;《国语》民神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信芳;楚都丹阳地望探索[J];江汉考古;1988年01期
2 何光岳;胡夔两国关系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4年04期
4 ;湖北宜都石板巷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85年11期
5 李天元;;湖北阳新港下古矿井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年01期
6 王宏;;湖北江陵荆南寺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考古;1989年08期
7 汪景辉;杨立新;;安徽铜陵市古代铜矿遗址调查[J];考古;1993年06期
8 安志敏;;郑州市人民公园附近的殷代遗存[J];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06期
9 ;一九六三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掘[J];文物;1976年01期
10 ;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J];文物;197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硕;尹弘兵;;楚蛮的考古学观察[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2 刘先枚;楚官源流考索[J];江汉论坛;1982年08期
3 石雄斌;李萍;;襄阳,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关于襄阳荆楚文化问题的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傅朗云,杨e,
本文编号:1394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9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