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与儒、道、法等诸家思想的交融与区别
本文关键词:兵家与儒、道、法等诸家思想的交融与区别 出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兵家思想体系及特征,旨在领悟和传承先秦兵学的文化精髓。采用分析、归纳、对比、论证方法进行深层次研究。指出先秦兵家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吸收其他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借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兵家虽然不同程度地融会了儒家、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但却是以兵法、兵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兵家和诸子百家思想虽然在某些表述上字句相似,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兵家和诸子百家之间论兵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著功利原则和崇尚人本精神的对立,从而决定了在军事思想方面的差异,即讲求用兵操作功能和追求用兵思想境界的分歧。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and inherit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he pre-Qin military theory, and to use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induction, contrast and argumentation to conduct a deep research.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e-Qin military schools are keep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absorbing the rational core of other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so as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ir own theory. Although to varying degrees, warlords have fused the ideas of Confucianism, Legalism, Taoism,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and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 But it is in the form of the art of war, military tactics, therefore, the military and the thought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lthough in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re similar. However, the connotation is very different. The great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i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insisting on utilitarian principle and advocating humanism,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 in military thought. That is to sa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rational function of using soldiers and the pursuit of the ideological realm of military use.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办公室;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我国兵家的渊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战争实践,兵家学说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在甲骨文中便已开始形成,例如“兵”、“武”、“征”、“伐”、“戍、“卫”、“御”、“败”等。西周时期出现了吕尚论兵法的兵书,如《军政》、《军志》等。春秋战国时,兵家正式形成一个独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用成,龚留柱;论先秦兵家的性质及其产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释文[J];文物;1975年01期
3 晁罡;儒家和兵家治道思想的整合及其历史影响——从“儒兵家”看《十一家注孙子》[J];现代哲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金忠;;战国秦汉时期赵地的兵文化[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涅;春秋兵学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贡献[J];文史哲;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艳君;《崇文总目》与学术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郭秋娟;战国军事驻防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健;先秦三晋兵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斌;先秦兵家管理哲学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香连;《孙子兵法》三论[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炳棣;中国现存最古的私家著述《孙子兵法》[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2 黄丽丽;试论《汉书·艺文志》“诸子出于王官”说(上)[J];中国历史文物;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一;先秦文献所见古姓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2期
2 刘瑜;浅析先秦时期“德治”在民族融合中所起的作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何宁生;先秦的公众舆论监督论略[J];西域研究;2004年01期
4 蔡礼彬,王莹;试谈先秦时期军事动员[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周书灿;有关先秦时期北方地区麦子种植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1期
6 庞滨;;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渊源[J];殷都学刊;2009年01期
7 袁庆德;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杨祖希;;书刊失误辨析举隅(5)[J];编辑之友;1993年03期
9 李云泉;五服制与先秦朝贡制度的起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岩;先秦尊老尚齿的内容及影响[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院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周桂钿;思想大合,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周国林;探军史之胜 发兵学之微[N];光明日报;2005年
3 江林昌;国学研究步入简帛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有佳;“老国学”能否打造“新女性”[N];人民日报;2006年
5 詹子庆;《仪礼》:古代贵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N];光明日报;2001年
6 王宏甲;中国春秋时的教育与文化嬗变[N];学习时报;2005年
7 杨华;英美学者的礼制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孟晟;《列子》考辨及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5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95826.html